哪些是你去了四川才知道的新鲜事?
1:四川人一辈子与口腔溃疡同在。
2:四川人的朋友圈热度排行榜1:出太阳,2:下雪,3:地震。
3:四川的男娃娃挺会照顾人的,就是不高;女娃娃能干,漂亮。
4:不辣的川菜只有开水***。
5:一停电了,四川人就喊“哦豁”。
7:在春熙路太古里的绝大多数都是外地人,成都本地人一般不会去。
之前以为成都不大,去了才发现成都市区挺大的。
之前以为成都跟中等城市差不多,去了才发现成都也像超级大都市。
之前以为雪山离成都很远的地方才有,去了才发现有个四姑娘山离成都挺近的,景色也挺好的。
之前以为成都都是成都人的,去了发现外地人也很多啊。
之前以为成都很热的,去了才发现真的很热啊啊,哈哈😄
我是一个外地人,2000年来四川读大学,第一次来到四川的时候,确实有很大的不适应,也看到,听到一些以前从来没有看到过,听到过,体验到过的新鲜事,在这里呢,我就先举两个例子吧。
成都的***耳:
以前在安徽的时候,从来没想到过挖个耳朵也能成为一种职业和服务,到了成都的锦里和宽窄巷子,看到这样的牌子的时候,就特别的好奇,然后就去围观了一下。一整套动作下来,行云流水,而顾客则舒服的几乎***出来,确实令人惊奇,我能想象到那种舒服的感觉,可惜至今也舍不得套30块钱挖个耳朵,怕回去说个爸妈,会被骂死,哈哈
因为我是来自于北方的农村,在我们那边,彩礼,可以说是结婚中不可或缺的习俗,而且彩礼的数额非常大,以至于造成大部分人为了彩礼而弄的全家负债累累,在我的潜意识里,全国各地应该都差不多吧。可是自从来到重庆这个城市,我突然发现,这里居然是一个不需要彩礼的地方,确实令我吃惊,也为之庆幸,幸福。因为刚好我自己的老婆就是个重庆人!事实也确实如此,我2006年结婚的时候,老婆家里确实一分钱的彩礼都没问我要过,想想我安徽老家的同龄的兄弟们,为了彩礼而东奔西走,确实觉得自己是***的!
北京人一枚。四川的新鲜事,要不然我们先从耳朵说起?
在成都的少城公园、锦里等不少地方,都能看到有人掏钱请人给掏耳朵。
一开始觉得很新鲜,后来才知道:这个职业的正统称呼是***耳师。
***耳是四川特有的一种耳文化,能让人在***、紧张、***的掏耳体验中得到最大的享受和放松,因而又有人将其称为“小舒服”。
据统计,全成都有大约2000多名***耳师,还有***耳协会以及***耳擂台赛。
后来才知道,四川方言“耙耳朵”的意思,大致上等同于“妻管严”——意指怕老婆的男人,对老婆言听计从的男人。
想当然地以为这跟***耳是不是有关系啊?
答案是没关系。
在四川看似普通的事儿,可能在外地就是新鲜事,比如我在广州没有见过美女坐在马路边上吃小面和麻辣火锅,没有见过在防空洞里面开火锅店(川人称为洞子火锅),没有见过大叔大妈在地铁隧道或人行隧道里面打牌聊天,比公园茶馆还热闹,没有见过沿半山而建地铁城市轨道。
干烧岩鲤、鱼香肉丝、宫保鸡丁、生爆盐煎肉、麻婆豆腐、毛肚火锅、干煸牛肉丝、夫妻肺片、灯影牛肉、担担面、赖汤圆、龙抄手、叶儿粑等是四川最负盛名的菜肴和小吃。
中国古代的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
受许多***剧的影响,很多人可能都会产生一个错觉,那就是觉得古代的白银其实是很廉价的,随随便便出去吃一顿饭都是一大锭一大锭的银子,但在实际的历史上,吃一顿饭用上一大锭影子的情况是不存在的。
古代的白银要比我们想象中的要珍贵得多,因为每个时代白银的拥有量不尽相同,所以白银也是会发生通货膨胀的,一般我们历史早期的银子价值是要比历史后期的银子高得多的。
明清之前我们国家普遍使用铜钱来结账,之所以不用金银等物来结账,是因为在明朝、清朝之前金子和银子极度的缺少,因为当时人们的开***能力并不是特别好,再加上金矿银矿稀少的原因,所以金子、银子根本无法被当成流通货币来使用。
一切是在欧洲人发现了美洲大陆之后发生的改变,欧洲人在进入美洲大陆之后,他们在那片土地上发现了大量的黄金、白银,因为当时他们极度崇尚中国文化,把当时中国的瓷器、茶叶、丝绸当成了可以跟人炫耀的奢侈品,所以在他们获得了众多的白银***后,他们开始大量在中国购买起了瓷器、茶叶、丝绸。
因此从明朝后期开始一直到***战争前夕,大量的白银从欧洲人的手中流入我国,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国的白银才逐渐变多了起来,这个时候通货膨胀就发生了。
原本因为白银存世量的稀少,白银的价值是比较大的,但是随着白银的数量越来越多,白银的价值就发生了贬值。
不过以上只是一个大概的价值,因为古代的购买力是远远不及现在的,所以这个价值无论怎么算都是有一定漏洞的。
古代人们一般钱用得最多的地方就是买枈米油盐酱醋,一般人们会把最多的钱花在买米身上,古代一个最底层的小二都是有着两三千块钱工资的。
如果这样算的话,他们三千块钱中可能得花上两千多去买米,这放在现在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现在的米非常廉价,就算一家有好几口,买米无论如何都是花不上几百块。
而现在的人两三千块钱除了米饭之外,肉是可以每餐都可以保持的,而这在古代普通的平民百姓家里,也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作者:金满楼
一两银子相当于多少人民币,这个问题是比较难搞的,不仅是因为古今生活差异太大无法对比,而且也因为人民币的膨胀程度也难以捉摸。
譬如,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乃至十年前的一万元,和现在的一万元,能相提并论吗?八十年代的一万元,起码也是现在的数百万元了吧。
如果非要比较,可能用一些不同时代人物记载的基本物价作为参考会比较合适,空对空的讨论比值,其实没有什么大的意义。
在古代,其实没有标准的一两银子,因为古代银锭都是要现称的,并非标准两,说到标准两,还得近代银元进入中国以后,才开始有了标准的银元。
标准的银元,即七钱二分,一百枚就是七十二两。不过,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银元概率并不高,更不要说非标准的银两。
一般来说,只有在大宗交易时,才会用到银元、银两,但请注意,并不是直接搬出银子,而通常使用钱庄的庄票(相当于见票即付的银行本票)。
银元之下,当时有两种辅币,一是银角子,一是铜元,这才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货币。据记载,民国初期,一银元通常在一百二十八枚铜元上下浮动。
那么,一枚铜元可以买到什么?据上海名中医陈存仁回忆,当时可买十粒糖果、或大饼油条各一件、或生梨一二枚;
这个应该不能具体而论。
所以说古代的一两银子相当于多少人民币,也只是个大概数字,也就只能做个参考而已。
网上资料很多,我觉得这两种说法容易理解一些
第一个:
清朝中晚期一两银子价值人民币150-220元左右;
在明朝中期价值人民币600-800元;
在北宋朝中期价值600元-1300元 (或1000-1800元);
在盛唐时期价值2000-4000元。
第二个:
1两黄金 = 人民币2000元 = 10两白银
1两白银 = 人民币200元 = 1000文钱 = 1贯(吊)钱
1文钱 = 人民币0.2元
以上数据仅供参考。
这个问题要放在不同的朝代或者说时期才能比较客观全面的认识。在不同朝代,依次是在清朝的中晚期相当于150元到220元左右,盛唐时期,相当于2000元到4000元 ,北宋中期600元到1000元左右,明朝中期则相当于600元到800元左右。
其实我们现代人对古代的货币的价值的大小的认知大多来自于***文化或者[_a***_]作品,但由于创作者的良莠不齐,这些东西传递出来的价值信号也会有很大的偏差和错误,比如,会出现一些比较看起来很荒谬的画面,要知道,明朝在经过张居正改革后的国库银两也才有500万两,所以,创作者更应该多一些学习和研究,切不可妄下定论,引导错误的价值。其实,古代的货币有可能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样的,比如,唐玄宗时期,由于***年间的通货膨胀,米价极速上涨,最后导致了十文钱一斗,换算过来,也就是一两银子相当于二千六百五十块人民币,是的,就是这么的有价值。
当然,货币的价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当时的环境的影响下,货币价值也会不同的。清朝的相比较明朝而言,要更加的低一些,但是到了清朝的中期和晚期,国外的银两,由于一些政治原因,到了我国,***战争前,世界银两的绝大部分都被用于购买了中国的瓷器、丝绸等多种物品了 此时的银两的价值就自然下降了,也就是一两银子相当于两百块人民币左右了,而且当时的市场上除了我们国家自己的传统的货币以外 还存在着大量的来自西方国家的货币。
同时,还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宋朝以前白银总量一直是比较少的,价值很高,还没有成为流通货币,这个就会导致其流通率比较低,只会出现在少数的场合中,比如说可能会赏赐,或者说是税收或者说是国家之间的支付关系,在明朝以前,市场上流通的都是铜钱,这当然是与经济发展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的,宋朝经济发展比较迅速,尤其是在南宋时期,完成了我国的经济重心的迁移。那为什么我们对铜钱的认识相对比较模糊呢,这个其实是与文学的原因,由于明清小说的影响导致的。
欢迎关注,祝你幸福。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