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上真实的李林甫是怎样一个人?
谢邀,唐朝宰相李林甫,玄宗朝中的宠臣,他对玄宗唯命是从,为的是巩固自己的地位,另一方面,又极力阻止群臣的意见上述,掩蔽玄宗的耳目。他认为,臣子就像天子仪仗中的马,马如果顺从便罢了,如敢擅自嘶鸣,就该拖出马群。总之,不服从的臣子就该排斥掉。因此他憎恨贤才,排拒有能力的人。由于他对部下的态度阴险,对皇上言词谄媚。所以,他被人在背后被评为,口中之言甜如蜜,腹中之计利如剑。他担任宰相十九年独握大权,蔽塞言路,排贤斥才,扰乱纲纪。他接替张九龄,揽居相位,专政自恣,杜绝言路,助成安史之乱,实在是唐玄宗用人不妥,导致唐朝由兴转衰,这就是唐朝的悲哀!🦄🌺🌺
李林甫的血管里流淌着李唐皇室的血液。他游走在***的官场,后来进了宰相班子。不过,我觉得“德不配位”这个词语用在他身上比较合适。
宰相是重臣,才华智慧要过硬,心术要正,人品更不能出问题。李林甫的官德实在不咋样,他基本上使用的是手腕。这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二十四年(736年)发生了这么一件事情,当时,唐玄宗想加封朔方节度使牛仙客,宰相张九龄认为这件事情不大妥当,提出了不同看法,惹得李隆基有些不大高兴。按说宰相就是给皇帝出主意、想办法的,张九龄坦陈自己的意见是职责所在,本来无可厚非。可是,李林甫却利用这件事情私下在唐玄宗跟前煽风点火,说皇帝想用谁用谁。李隆基不加思索,直接把张九龄给免了。李林甫成功登上宰相位置。
在宰相的位置上,李林甫不断排除异己。他对太子李亨的大舅子韦坚先扬后抑,而后暗中搜集证据,给皇帝乱出主意,把韦坚打了下去。他以太子李亨有夺位的想法为借口,干掉了一大批对自己不利的人物。比如前宰相李适之等。他在唐玄宗面前告黑状,免了四镇节度使王忠嗣的职。他挑拨王鉷与杨慎矜之间的关系,让王鉷给杨慎矜下了个图谋恢复隋朝的套子,玄宗大怒,杨慎矜最后被杀了。
李林甫口蜜腹剑,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专捡皇帝高兴的说。他举荐安思顺接任他的朔方节度使之职,并用了高仙芝、哥舒翰等少数民族将领,为后来的朝政突变埋下了祸根。
张九龄曾经给玄宗当面说“宰相系国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为庙社之忧。”那时候,玄宗听不进去。等唐玄宗明白了,安史之乱的烟火烧得正猛。他仓皇逃跑到了成都,一脸凄凉地给事中裴士淹谈论宰相,当说到李林甫时,玄宗说“李林甫妒贤嫉能,无人能比。”
当然,李林甫的结局也好不到哪里去。正是我们日常所说的,人品输了什么就都输了。
李林甫,是唐朝时期的宰相,同时他还是唐朝宗室大臣。他曾在唐玄宗李隆基时期,担任了19年的宰相,可谓是唐玄宗时期当宰相最久之人。
李林甫在做宰相19年的时间里,他权倾朝野,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和利益,他排除异己、残害忠良。
最为重要的是,李林甫在任期间,还主张重用胡将,正是他的这个主张,再加上唐玄宗李隆基后期昏庸,结果让安禄山做大,为安禄山后来发动叛乱奠定了条件。
李林甫出生于公元683年,其不仅性格阴柔,而且善于玩弄权术。重要的是他很会讨唐玄宗欢心,所以深得皇帝宠信。
公元735年,李林甫被任命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并和张九龄、裴耀卿一同出任宰相之职。
公元751年,李林甫兼领安西大都户、单于副大都户。到了第二年,李林甫考虑到之前有不少文臣是以边疆之将的身份而出将入相,他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就想断绝文臣以边将的身份出将入相,所以就向唐玄宗谏言重用胡将。
当时唐玄宗很宠信李林甫,所以唐玄宗就同意了李林甫的谏言。
李林甫的这个主张,确实让唐朝起用了一些能独当一面的胡将,比如高仙芝、哥舒翰等。但同时也让安禄山做大,为后来的安史之乱埋下了隐患。
有名的口蜜腹剑者即是此人,道貌岸然伪君子,见利忘义真小人。两面人李林甫在坏人里面也开了历史先河,所谓盛唐都毁在这些小人手里。类此人等历代不绝,也是我中华一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