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败后,大臣们如何换了种说法来骂李鸿章?
甲午中日战争之败,可谓直接打了李鸿章的脸,同时也标志这轰轰烈烈地洋务运动的失败,李鸿章成了顽固派的笑柄,李鸿章也就逐渐失宠;
甲午战争之战,看则是两国之战,实际上中国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两种变革之间的一次较量,中国的洋务运动只是学习西方先进的武器技术等方面,不改变国家整体,整个满清的统治依然是***无能,并且洋务运动又收到封建顽固派的重重阻挡,洋务运动举步维艰,即使学习西方的武器技术也不顺利,甚至在甲午中日战争时,守旧派还拆台,以牺牲国家之利益而看政敌李鸿章的笑话,本是一场决定中日两国国运之战,最后又沦为一场满清统治内部的权力之争,为甲午中日战争清***的战败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而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改变国家之政体,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全面学习西方的方方面面,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更是在甲午战争中,上下同心,击败了曾经不可一世的大清朝,从而踩着大清一跃成为帝国主义列强,开启了侵略扩张的道路。
勿忘历史,落后就要挨打!满清***真的是太***无能了,在民族危亡面前,还有内斗,这样的朝廷就应该早一点被推翻。各位,你们说呢?
甲午战争是李鸿章人生的分水岭。在这之前,他是很多人讨好巴结的对象,比如丁汝昌本来要到西北当“骑兵师师长”,找了李鸿章,顺利当上北洋海军司令。甲午战败后,几乎所有人都唯恐避之(李鸿章)不及。连外国人都看出“他的敌人一直在北京忙碌”,朋友则和他划清界限,***们更是纷纷转投他人门下。李鸿章倒下了,官场要进行新一轮洗牌和重组。
李鸿章一辈子最上瘾的事是两个字——做官,这也是他老师曾国藩的评价,可谓一语中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这个要害位置做了那么多年,因为甲午战争没了,黄马褂也被褫夺了,还被停薪一年。
不过,李鸿章也不是一无所有,他保留了两个头衔:一个头衔是总理衙门大臣上行走,需要说明的是,能保住这个位置,是他花了3.9万两白银(哪里来的?)打点的结果;另一个头衔是“文华殿大学士”。
很多人劝李鸿章“裸退”,什么都不要,袁世凯就是其中一个。结果,李鸿章把袁世凯***骂了一顿。可见,中堂大人的官瘾是戒不掉的。
甲午战败,李鸿章资本尽失,要职也丢得差不多了。大臣们还在虎视眈眈盯着他,只要他犯一点小错误,立马举报,小事变大。不要说大臣,连小小太监都敢欺负中堂大人。一次,李鸿章想去圆明园转转,守门太监不让进,一定要李鸿章给“买路钱”,李鸿章没给,结果被举报,然后通报批评。
什么叫人走茶凉?李鸿章在那一刻一定深深体会到了。还好,慈禧比较关心他,知道他受委屈了,所以安排他出国,避避风头,省得一天到晚被同僚们攻击,被老百姓臭骂。所以有1896年李鸿章出洋,见到了俾斯麦等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