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搞笑的打油诗?
........
打油诗多是白话诗,例如胡适的两只蝴蝶,其实也可以归于打油诗一类,《两个蝴蝶》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明白如话的诗都是打油诗,好诗选字很慎重,注意声律和文雅。例如唐人的很多绝句都很浅显,例如李白的《静夜思》:
一般我们认为的打油诗,都是特别口语化、甚至有些粗俗,大多没有什么意境和情感,例如传说的张打油"咏雪"就颇有名:"
在民国时期,乱世出英雄,很多文化不太高的人也喜欢写诗,例如冯玉祥的打油诗,据说他写过一首《护林诗》:“
张宗昌的打油诗也流传甚广,《游泰山》:
《大明湖》:
要说搞笑的打油诗,我推荐几首三句半打油诗。从前有个狂书生嘴贫,爱作三句半打油诗。一次他在路傍见一姑娘正在井边打水,这姑娘脚大,他随囗吟道,行走大路傍,见位美娇娘,金莲三寸长,横量。姑娘进屋告诉家人说有一狂生笑话她脚大,家人将其擒住送往县衙,以挑戏妇女之罪名投入大牢。他瞎了一只眼的舅舅去牢里看他,二人见面互相痛哭,他见舅舅一只眼掉泪,又张囗吟道,见舅如见娘,令人痛断肠,二人同落泪,三行。舅舅大骂转身离去,县令知其嘴贫,且有改过之意将他宣进大堂,教训一蕃,当堂批示,此生性狂荡,言语实无状,念其能改过,释放。
历史上搞笑的打油诗都被人翻来覆去嚼烂了,毫无新意,南宫寻欢作为当今文坛打油诗创作达人,随口念叨那么几首,想必也能搅动打油诗江湖风云。啼笑皆非那是段子,哭笑不得才是诗词。
不信?桂花,上菜!
中年Ⅰ
人到中年不得已,
保温杯里泡枸杞。
皮糙肉厚还油腻,
一顿能吃五斗米。
2
中年Ⅱ
打油诗的出处是唐朝的张打油的一首标新立异的诗“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这首咏雪诗,通篇没有一个雪字,以俚语俗话入诗,不讲平仄对仗。后来,大家把这类“不能登大雅之堂”的诗,称为打油诗。
列几个不错的打油诗给大家欣赏下。
百万贼兵困南阳,也无援救也无粮。有朝一日城破了, 哭爹的哭爹,哭娘的哭娘!(张打油)
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岁幕天寒无一事,竹时寺里看梅花。(唐寅 )
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出门休惊黄尾犬,越墙莫损兰花盆。(郑板桥的《赠梁上君子》)
民国的军阀张宗昌的打油诗,很出名,很搞笑。
远看泰山黑糊糊,上头细来下头粗。如把泰山倒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张宗昌《咏泰山》)
忽然天空一火燫 ,可能神仙要抽烟 。如果不是要抽烟 ,为何又是一火燫。(张宗昌《咏闪电》 )
无题要问女人有几何, 俺也不知多少个。 昨天一孩喊俺爹,不知他娘是哪个。(张宗昌,无题)
打油诗诙谐幽默,小巧有趣,不太讲究格律,也不注意对偶和平仄。
打油诗不会有“鬓白只应秋练句,未老齿发早衰白"的现象发生,你无须精雕细刻,殚精竭虑,反复锤炼,也无须"语不惊人死不休和谋求新奇不惜拼出自己老命”,你可取長补短,吸取前人经验,吸取理言,俗语入诗,触类旁通,创造出一种清新平易通俗易懂的打油风格,历史上搞笑的打油诗很多,现摘录几:首于大家欣赏一下。
一,胡适《致杨大鼻子》
鼻子***有,
唯君大得凶。
直悬一宝塔,
倒挂两烟筒。
亲嘴全无份,
闻香大有功。
江南一喷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