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媳是四川人,经常自称“老子”,这样合适吗?
跟北方人的口头禅“***”的一样,四川人说老子也是口头禅,没有特指的对象。
四川人有很多土话,感觉是骂人,但很多是一种调侃、自贬、开玩笑的成分,并不是骂人或侮辱性的语言。
老子(重庆人叫格老子):是一种近乎贬义的自我称呼,就是我的意思,这跟说话的语境有关。比如在朋友或同伴面前,描述自己的某一件事:老子今天跟那几个哈逼打牌,手气好得很,一铲三。这个时候老子就是我的意思,没有针对谁。
瓜娃子:就是全国通用的“傻B”的意思,但在四川话里又不一样,如果是朋友或熟人,一个人对另一个说:你瓜娃子,这个事情都没整对,这个就是傻、笨的意思,虽是骂人不很严重,比北方人骂傻B语气轻很多。还有一种情况,老婆骂叫老公:你个瓜娃子,赶紧切做饭,这个就不是骂人了,而是一种口头禅。
还有比方,哈儿、莽墩儿、***老练、仙人板板,都不是特定的骂人词汇。
总之,四川话里有很多让外省人摸不着头脑的土话,表面上很让人反感,实际上很搞笑,所以,如果你弄懂了,就不会去计较了。
当然不合适!暴粗口是野蛮,是与文明社会格格不入的现象,别说女性朋友,就是男性朋友也不应张口就来,儿媳经常暴粗口,这应该是其家庭教育、生活环境养成的陋习,应善意地提醒她予以纠正,这或许与一些川人的习惯用词有关联,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习惯、习俗,应秉持“扬长抑短”,不因恶小而纵之......
这就是“传教”(四川方言俗话),外地人听不惯,说的人感觉“自然”~并不是骂公公、老公和家人,就是平时跟她娘家人爸妈兄弟,急来了顺口就“老子、老子”说开了,并不忌讳什么不对。
除非走出社会在实践工作与生活中自己感觉“口语不雅观”慢慢改变了粗俗的习惯。
儿媳妇~大家看她跟你们长期生活中只要和谐处事,勤俭持家,而家人的文明习惯慢慢改变她。不要因为“老子”不好发脾气影响儿子婚姻家庭。
我们在云南打工租房的房东老太太七十六岁了,见我们夫妇下班了呵呵地打招呼“大哥回来了、大姐回来了”……我们给她说,我们都是晚辈,招呼“侄儿侄儿就行了”,她说“我们方言都是这样称呼的,习惯了。别见怪啊”!你说,能见怪吗?!
川人主要是乡下和个别小城镇人口——确却(曾经)有此恶习。现在还偶尔遭遇:一句一个日妈老子***龟儿子……甚至亲兄弟父母子女之间都是如此,可见愚昧野蛮到何种地步!
最好的办法:远离,拒绝,蔑视,鄙视!
顺便举一个例子:从前有个川人到东北打工,谈话中一句一个老子,对方给他一个耳光,再说话“你***为啥打老子”?两个耳光,如此反复半小时,打肿脸了,也没整明白为什么挨打……
我们四川人说“老子”,一般是在特定的语境下才会说的
我们小时候,如果胆敢在家里或在亲友面前说“老子”二字,轻则被父母训斥,重则被父母棍棒伺候,“老子”二字是不能轻易说出口的。
那时,我们就很疑惑: 为什么有的长辈在我们面前说“老子”却那么理直气壮呢?
后来,我终于明白,我们辈份小,长辈本来就是我们的“老子”,他们理所当然可以在我们面前称“老子”,相反,如果我们在长辈面前称“老子”那就是大逆不道,就得受惩罚。
在我们家里,平辈之间也不能自称“老子”。
因为在平辈面前自称“老子”,意思自己就是平辈的“长辈”了,同样是大逆不道的语言,被父母或者长辈抓住了,同样会被教育的。
比较讲究的家庭里,平时是听不到“老子”长,“老子”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