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队时期的农民,有哪些业余生活?
你好,生产队时期业余生活很少,放电影也都是晚上,春节时也不会超出周,除非下雪下雨,看獅灯龙灯和其它灯会,晚上演个智取威虎山这些样板戏等,电影有科教片,也叫短片在放正片前放一下科教新闻片之类的教育片,打乒乓球看书,我们那时看的书有,苦菜花,烈火金刚,野火春风斗古城,红岩,局骆中原,后来再有伟人***的选集。看书一般都在晚上,。
实话实说,不带胡编乱造的,七十年代初作为上山下乡的知青,我来到辽南一个偏僻的农村插队落户。就我所在的杨树沟大队而言,自然条件是相当艰苦的,七沟八壑,沟沟坎坎,分布着八个生产队。由于那时农村物质基础和生产资料水平相对比较落后,家家户户的农民生活水平都是相当艰苦的。
要说那时农民的业余生活,就是收工后利用业余时间,伺弄自留地,一头扎进自家的菜地,拔草间苗,挑粪浇地,挑水浇园子,覆土培垄,夹园杖子。期盼着自家菜园子瓜、果、豆、菜长势良好,喜获丰收。还有上山搂草、砍柴,回家剁猪食,喂鸡鸭鹅,猪猫狗,赶禽畜进圈。勤劳的农民一时也得不到空闲,一天到晚,年复一年,劳作辛苦。
到了晚上,一般社员吃完饭听听有线广播,没成家的年轻人就爱扎堆侃大山、讲故事,胡编乱造,泡天泡地聊空气,还有的打***,带点“彩”的三打一,弹脑壳、贴纸条,基本如此,这是年年岁岁,日常生活的标配。年轻妇女也爱扎堆聚群,话题就是说媒找婆家,张家长李家短,扯东拉西笑嘻嘻。
再就是公社放映队临着给各大队放电影。好的时候一月能放映两次,一听大队通知放电影,家家户户都是早早吃晚饭,社员们拿着板凳马扎子,大人小孩,三五结对赶紧到大队场院占地方,生怕晚了没地方,电影内容除了新闻纪录片,一般都是“老三战”和八个样板戏,偶尔能碰上一两部通过复播的老故事片。
还有逢年过节,公社、县里组织的***思想宣传队,巡回到乡下演出,那也是热热闹闹的,大队早早就扎好了台子,彩旗挂了出来,一片锣鼓喧天,彩旗飘扬的热闹景象。大人小孩都会打扮一新,收拾的干干净净,三五成群,成帮结队来看热闹。还有公社逢五逢十赶大集,也很热闹,有时会遇到秧歌队和高跷队的表演,都是宣传***思想,农业学大寨,兴无灭资,割资本主义尾巴的节目。
虽然当时乡下农民的物质生活比较贫苦,但精神生活却别有情趣,这也印证了农村那句老话:“富有富的过法,穷有穷的乐法。”一转眼快五十年了,回忆往事,记忆犹新,难忘的燃情岁月,青春之歌。
生产队时期农民的业余生活,和现在比是贫乏和单一的。这是当时的物质条件和社会体系所决定的。那个时代除了恶劣天气不能上工外,农民是没有多少闲暇时间的,想开展自己的业余生活也没有时间。那时平时最多的业余生活,就是晚上看露天电影,自己村放电影是必看无疑,就连周围五公里左右的村庄放电影也要去看。当农活不费很大体力的时候,晚上会有些人约在一起打打***牌或下下象棋、军棋,偶尔请说书人(评书)来村里说几个晚上的书。这也会引来附近村庄的人来听。春节期间,周围村庄的龙狮队,晚上就到每个村庄巡回表演,每个龙狮队在一个村庄只表演一次。每当有龙狮队表演时,也是村庄最热闹的时候,广场上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观看群众的喝彩声此起彼伏。舞龙舞狮的表演过了元宵节就结束了。人们就进入了春耕生产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旱船笑话大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旱船笑话大全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