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最搞笑的创业项目是什么?
看有作者提到共享行业,我想到之前我***访过的一位“共享厕纸”的创业者。
那位创业者名叫金德华,如今已是不惑之年,一直生活在以小商品制造业而闻名的金华义乌。在创业之前,金德华是义乌遍地可见的零件制造厂的一位普通生产部经理。
在辞职后,金德华其实想做的是生鲜电商,不过,这个行业已经出现了太多“大佬”,比如京东到家、顺丰优选、天猫超市等等,都有涉及生鲜电商,想要在夹缝中获得流量,太不容易。
于是,金德华决定曲线救国——通过当下最流行的“共享”,来获得流量与投资。
可是共享什么呢?单车、充电宝都成本太大,雨伞、板凳丢失率太高,而且使用场景有限。
最后,宗其利弊,金德华居然想到了做“共享厕纸”。
想清楚之后,金德华就开始干起来。他***在公共厕所投放自助售纸机,用户扫描二维码下载APP即可免费获取手帕纸一包。
很快,零售加工出身的他就做出了售纸机的模型。
1、闻屁诊病创业。人的毛病,信号往往通过消化系统和排泄系统反应出来。而闻屁师就是通过闻病患的屁来判断病人的病情。几名闻屁师在一起,往往就能搞一个小公司。而且业务不错哦!
2、“滴滴打驴”。去年12月,南宁出现了一群身穿荧光绿外套、头戴小红帽的骑电动车的人。通过APP,可以乘坐这些电动自行车。老百姓称呼这个网约车软件为“滴滴打驴”。但仅存在15就被叫停,因为交通部门禁止电动车从事旅客运输业务。
3、共享睡眠仓。这个睡眠仓项目是从日本引进的,睡觉的空间很小,就像太空上宇航员睡的房间一样,很小,很封闭。这一项目在中国不被允许,只存在了5天,因为消防不符合要求。
4、共享马扎。北京街头放着一些马扎,并且贴上二维码。扫码消费。借用了共享单车的理念,创意很萌,可惜只存在了一天。因为半天后,马扎都不在了。
5、共享雨伞。上海曾经有创业者搞过共享雨伞项目。可惜也只是半天后,雨伞就全都没了。
谢谢邀请,我是变革家小一。
很多人对创业都有着不一样的理解,有的人把天马行空变成了现实,有的人则用创业的名义和大家开玩笑,哗众取宠。有很多项目一看就不成熟,完全是 2VC 。最近的就是二维码马扎了,这种项目的出现就是为了跟风共享经济,主要就是为了让大家看大他们能够通过二维码马扎的投放给互联网公司带来流量,流量有了就比较容易拿到新的融资想办法变现了。
不过我觉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共享马扎也有成功的地方,就是通过共享马扎这件事大家都会知道这个公司,有可能所有的投入不及一次广告的投资,所以站在这个角度来说还是取得了一定的影响力。
另外就是共享睡眠了,这个也是为了结合共享经济而新创造出来的项目,核心在于帮助周边写字楼的白领们在中午能够有一个可以休息的地方,每一个胶囊都只能睡觉,空间非常小,在2017年的夏天也引起了媒体们的争相报道,通过这个可以发现在一个概念开始火爆起来的时候就会有很多公司为了蹭热点而创业,创立出看上去可以实施却永远不盈利的行业,最终都是投资人买单。
很快共享睡眠舱就因为政策以及管理问题关闭了,用户体验的角度来说也的确不合适,每一个共享睡眠舱的消毒以及卫生状况都令人堪忧,因为密闭的空间不少人进去之后觉得有臭味,这样肯定会大打折扣,不管多少钱大家都不愿意尝试了。
我认为创业不是用来搞笑的,认证对待才可以,相反看看Papi酱的发展就很好,将搞笑变成了创业,其自身的IP就已经发展的不错,另外还有短视频工作室,内容输出的模式非常棒,通过投资这样的公司才能给大家带来回报,尽管是早期投资一样也要认真对待。
下面的三个项目都挺搞笑的,一个不合法、一个不合社会***、一个不合现实情况!而且,他们都已经倒闭了!
1、滴滴打驴
南宁街头出现了一种新的网约车服务——“驴的出行”。用户可以在网上呼叫电动车、摩托车、三轮车,网友戏称之为“滴滴打驴”。
因为“驴的出行”接单客运经营行为涉嫌违规,上线仅仅三天就被南宁市交通局相关负责人叫停了!
2、共享女友
其实这个“共享女友”的项目并不是真的女友,而是***类的***。不过这个项目因为过于低俗、炒作的因素更大,在推出仅四天之后就被派出所取缔,理由的“低俗活动扰乱社会治安”。
3、悟空单车
共享单车在中国火了两年了,事实证明这也确实是一个大的风口!但是风口、融资在重庆的“魔幻”地形面前都是浮云!
在重庆,很多人宁愿走半小时也不想骑车,因为骑10米可能就要推50米的坡!重庆起家的悟空单车在去年6月份倒闭了,这么搞笑的创业项目倒闭了也是正常的!
共享经济很火的那阵子,我老板给我们分享了一个他从投资人那边听来的案子,“共享板凳”。
这个项目大概是这样的,所服务的需求,是在火车站,医院等人流量大需要排队的地方,通过共享板凳帮助这些排队的人有个地儿可以坐。那个板凳的样子,就是最简陋的那种马扎,大概是这样的:
然后上面的这块布上会印上一个大大的二维码,通过扫描这个二维码支付押金和租金费用,大概是五毛钱坐一个小时之类的。然后在火车站,医院,电影院,需要排队的餐馆之类的地方附近放上一堆,让人们自己取用。
就是这样的:
商业模式呢,也不难猜,还是在这块布上印广告,做个简单粗暴的流量变现。
当时我们听完都觉得疯了,不就是租个马扎么,还冠上“共享”的帽子,想蹭个热点风口啥的,一听就漏洞百出的项目。比如板凳谁看着,怎么防止板凳被***,一点技术难度没有,增加个二维码就互联网创业了?其他技术门槛啥的就不提了,但后来听说这个项目还拿到融资了?(钱真好拿呀……)
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还特意去查了下这个项目到底后来做出来了没有,结果还真让我看到了“共享马扎”的新闻。在北京晨报去年8月份的新闻里面指出:
“但不到一天时间,摆放的十多个马扎只剩下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