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苏轼的《水调歌头》为何被评为中秋词第一,余词尽废?

苏轼的《水调歌头》为何被评为中秋词第一,余词尽废?

此词是苏轼中秋把酒赏月之作,是他最为传诵的代表作之一。作于出川宦游滞留密州。起调从询问明月肇始历年入题,透露了词人对超尘的兴趣。人间天上,连通情感脉络。接用浪漫瑰伟的想象,集中表述自己与朝廷的微妙关系,突出″去″与″留″的矛盾。继而″我欲″转为″惟恐″,接着″起舞″,憧憬遐想,终因眷恋现实,视人间为仙境。其象征意识是以外放流落″人间″,为心安理得的归宿。下片咏月之盈亏,写与弟苏辙的离别相思之苦。将一己与亲人的离合上升到古今人类悲欢度,以达观的超然态度,开解自己心中之郁结,唤起人类普遍情感的共识。写到月的阴晴圆缺,渗透浓厚的哲学意味,将自然与社会契合来思考。全词通篇咏月,又处处牵涉人事。上片以明月自喻高洁,下片以圆月衬托别情,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尤″但愿长久,千里共婵娟″为世人所共鸣和传唱。所以此词一出,余篇尽废。

水调歌头•宋•苏轼

丙辰中秋①,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②。

水调歌头笑话大全,水调歌头搞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⑤!转朱阁⑥,低绮户⑦,照无眠⑧。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⑩。

【注释】①丙辰——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苏轼四十一岁。②子由——苏轼弟苏辙,字子由。他俩在文学方面齐名,号称大小苏。③明月几时有两句——李白《把酒问月》诗:“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此用其意。④琼楼玉宇——指月中宫殿。《大业拾遗记》:“瞿乾佑於江岸玩月。或谓此中何有。瞿笑曰:可随我观之。俄见月规半天,琼楼玉宇烂然。”:⑤起舞弄清影两句——月下跳舞,清影隨人:天上怎么比得上人间生活的幸福。⑥转朱阁——照遍了华美的楼阁。⑦低绮户——低低地照进雕花的门窗里去。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先君尝云:坡词“低绮户”当云“窥绮户”。一字既改,其词愈佳。”⑧照无眠——照着有心事的人不能安眠。⑨不应有恨两句——是说月圆应该无恨,但又为什么老是趁着人们离别、孤独的时候团圆呢?⑩千里共婵娟——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绝,隔千里兮共明月。”此用其意,但感情不是愁苦颓丧的。婵娟,月里的嫦娥,指月亮

【析赏】这是一首在文学史上负盛誉的词。胡子《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门子尽废。”作者是在宻州(今山东诸城)做官时候写的这首词的。当时他在政治上的处境既不得意,和亲人也多年不能团聚(苏辙和他已七年沒有见面),心情本有抑郁的一面。可是他并没有陷入消极悲观。词中反映了由超尘思想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的矛盾过程。词的开头是幻想着遊仙,到月宫里去,可是他又亲自涂抹掉这种虚无的空中楼阁的彩画,而寄与人间现实生活以热爱。“千里共婵娟”,体现了诗人能够不为离愁别苦所束缚的观思想。这是难能可贵的一面。无可讳言,作者认为人生可能全善全美,总有不可填补的缺陷,因而***取避免痛苦,自得其乐的生活态度,这种世界观里头仍然蕴蓄着一定程度的消极成分。

水调歌头笑话大全,水调歌头搞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水调歌头笑话大全问题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水调歌头笑话大全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水调歌头笑话大全,水调歌头搞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