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上事情的发生,看上去十分的奇葩,让人难以理解?
战场上很多看起来很奇葩的事,细究背后原因,其实发现完全是大势所趋。
比如,***中,大批国军调转枪口的事情。难以理解的是,***中竟然有400万国军俘虏兵加入***,从萎靡不振一触即溃的状态,一下子成了嗷嗷叫的强兵劲旅。
这一切的到底是怎样发生的呢?
一开始,我们要从苏中战役中的李堡战斗说起。李堡战斗是***第一次成建制歼灭国军的美械部队,所以争取国军俘虏兵调转枪口十分重要。于是第一师第2团的政治处副主任赖少奇下放到7连搞调研,研究如何对解放战士进行改造。
赖少奇发现,李堡战斗中刚刚解放过来的一名战士,在战斗中缴获了2支枪,专门找到连长说,"请把我缴到枪的功劳记下来。"经过仔细调研,赖少奇发现,解放战士调转枪口后,最害怕的是被人误解是国军。因为很多俘虏兵调转枪口后,我军都来不及给他换一身军装。
于是,以此为契机,赖少奇回到团政治处,推动制定了《关于开展功劳运动的决定》。在这个决定作出后,团政治处提出了"有功报功,论功行赏,人民功臣,个个尊敬"的口号,并正式确定在全团建立"三证":个人有个"功劳证",叫作功劳跟人走,调到那里也光荣;连队有个"功劳簿",部队光荣,永远光荣;给立功战士家里发个"功劳状",一人立功,全家光荣,功劳运动很快在全团普遍开展。
赖少奇在华中野战军第一师第二团搞的"功劳运动"出现后,其他兄弟部队也纷纷跟进。到1947年,"立功运动"在全军上上下下,前方后方,部队机关,野战军和地方军,正面战场和游击队,形成了热火朝天的群众运动。
每当回想起家里的老人讲战争的残酷,我们就会想起上甘岭战役。
此次战役中,联合国军共调集了6万兵力、320门火炮、170辆坦克,共出动3000多架飞机对我们志愿军阵地实行强攻猛轰,整个战斗过程共发射了190多万枚炮弹,投了炮弹约5000枚,把面积只有3.7平方公里的山头活生生的削平两米多。上甘岭战役是每个中国人心中的一座巍峨丰碑。透过历史的崇山峻岭,值得我们这个民族永远仰视和膜拜。在43个日日夜夜中,志愿军将士那种慷慨赴死、气贯长虹的豪迈气概,永载人类历史的战争史册。
在残酷的战斗中,为了保存有生力量,减少人员伤亡,一直在不停的挖壕沟,在这样高密度的轰炸,补给异常的艰难,一点水也没得喝,喝尿液后来都成了奢侈品,战斗中,眼前的战友一个***后人不见了,手臂挂在了树子上。
所以我们都要坚定的支持国家的国防建设。希望朋友们帮忙点个赞,谢谢你。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大决战淮海战役》中被邱清泉授予“***勋章”,转身就参加***的通讯兵丁小二。
剧情大体上是这样:通讯兵丁小二冒死接通了前线后方的战地有线电话。
邱清泉将一枚***勋章授给通信兵丁小二,并问他是如何参军的。丁小二说:“前年,我16岁,我在车站上卖鸡蛋,车上有个排长叫我把篮子举高点,举高点,我踮着脚举了上去,他顺手把我拎了上去,在我脑袋上扣了顶军帽,我就当上了国军。”引起周围的***兵一阵哄笑,让邱清泉十分尴尬。不久后,丁小二得知解放区搞土改,他家分到了土地,便带了4名***军士兵和4条枪投奔***,在解放战士授枪仪式上,粟裕还亲自将他自己的军帽戴在丁小二的头上。
这个故事其实是来自李汉魂的回忆:《淮海战役亲历记》(原***将领的回忆)中李汉萍在《邱清泉第二兵团覆灭记》中写道:
还有十七日第七十军第三十二师增援潘塘镇作战时,该师第九十五团曾在柳集石碑附近一个村庄内,与***一个营遭遇,俘虏了***战士三四十人,当时邱清泉向徐州“剿总”报捷,捏造为歼灭***一个整营,***武器齐全。就在当日晚,该团一个连在柳集西南方之崔庄,被***围攻。因电话联络中断,情况一度混乱,后来该团有一通信兵自告奋勇冒险接通有线电话,使该团了解到崔庄情况,派部队增援,将围攻崔庄的***击退。
。。。。。。。。。。。。
尤其滑稽的是(十二月)十二日***军进入萧永地区陈官庄包围圈后,第二兵团突然接到国防部通令,正式授予该通讯兵某某“***勋章”。在兵团部授勋时,龚时英遍找该兵不着。经查,这个通讯兵在进入包围圈后,因粮草缺乏而发牢骚,被第九十五团团长袁子浚加以“***”的罪名秘密活埋了。不得已,龚时英就临时找了一个士兵冒名顶替接受了这枚“***勋章”。
这其实是一个虚构的形象,李汉魂要么是故意胡说八道,要么是故意丑化邱清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