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房价下跌就大闹售楼处?
现在的房产价格涨上去让人担忧,跌下来也让人担忧。房产并不是股票,不是从设定之初就存在价格的波动,而是给人的影响呈现着“必涨”因素。从整体来看,为什么有些人房产价格下跌以后就会大闹售楼处?
一、房产价格跌下来的都是“真金白银”,下跌一定的幅度可能一辈子的积蓄就此跌没,心理无法承受。近期很多地区存在房产价格下跌的报道,也存在“大闹售楼处”的新闻。可以说房产价格所带来的影响还是不小的,重要的是心理影响。自己500万的房产,一下子变为了300万,市值蒸发了200万,让谁也是承受不了的。从心理来说,可能自身工作一辈子才能够认购一套房产,而一下子下跌就跌去了10年的工作薪水,心理无法承受。所以,更多的房产拥有着在房价下跌时也只能是去售楼处大闹发泄。
二、“六个钱包”的压力太大。现在年轻人买房,已经不是所谓的自己或者夫妻凑钱买房,而是需要“六个钱包”,也就是说男方的爸爸妈妈、女方的爸爸妈妈合理凑钱买房。而一旦房产价格下跌,甚至连首付款都跌没了。
三、从历史的走势来讲,房产价格在我国商品房历史中很少存在大幅下跌的阶段,近些年来也是呈现着阶段式上涨。就算是2008年至2013年经济衰退以及萧条的阶段,我国房地产价格也依旧是坚挺。所以,房产下跌从意识的角度上来讲就是上涨。而选择购买房产的人很多也是惧怕再次大幅上涨而快速下手认购。而在认购之后却出现了下跌,也是意料之外。
不易,多多点赞,十分感谢!
以前大家都觉得房价不会下降,历经了20年房产红利,只涨不跌是一个共识了。因此,炒房客络绎不绝,企图捞更多的利润。但是,房价真的不跌吗?恐怕要让大家失望了。
现在房地产调控,楼盘入市备案价受到约束。一方面是遏制房价上涨,另一方面是开发商急需回款,年底销售业绩要冲刺了,然而市场上投资客又少,购房者大量减少后,楼市行情低迷,开发商只好降价打折卖房。
房价下跌了,已经高价买入的购房者就不舒服了,心理难免觉得亏大了,后买的比前买的便宜,房价下跌后,市场上必然会出现退房潮,还有业主******,情绪激动的可能会发生打砸售楼处的现象。
其实,买房交易是自由的市场行为,要有契约精神,房子也是一种商品,买入后涨价也好,降价也好,都应该愿赌服输。业主都不应该***,因为房子上涨的时候,开发商也没有说要大家不差价,或者让你退房。
说明这些人都是伪刚需,买房子就是为了投机炒房,一旦下跌,自己就会被套牢。
对于真正的刚需来说,房子是用来住的,涨跌与自己无关,涨到3万你也不会卖要住,跌到1万你还是要住,只是纸上财富在浮动而已,有什么关系呢。
而对于加杠杆的房产投机者而言,他们期待房价一路涨,这样才可以从炒房中获益,一套变两套,两套变四套。但买房暴富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国家不断加大调控力度,限购限贷,控制房地产泡沫,避免硬着陆。
恒大、碧桂园等开发商纷纷开启降价促销,未来一段时间内,房地产市场下行是主要趋势,不会大涨,也不会大跌,横盘微跌是大概率。而那些炒房的投机客将会度过一段艰难的日子。
谢谢邀请。
房产买卖其实就是一商业行为,房子就是一商品,既然是商品自然有涨有跌,而已购房者因为房价下跌去闹售楼处,一则是因为有些人买房带有投资性质,一则是因为房价大降业主觉得自己亏了心理不平衡,其实都是一种愿赌不服输的心理。
反观股市,从没见过投资股票的人因为股票跌了去闹事儿的,原因其实也容易理解,股市的投资属性比楼市要完善的多,炒股的人在享受高收益的同时,知道自己会面临高风险,因此在良机到来时没有选择出手而是继续持有,未来股价跌了,他们自认倒霉,无话可说。
可是房产却不具备这样完善的投资属性,虽然***都知道买房也存在风险,但在开发商和各大媒体的报道下,人们看到的是不断上涨的房价,恐惧房价进一步上涨,因此大多数刚需一族选择四处借钱买房,那些真正的炒房客反而会在危机到来之前,早已赚足了钱及时走路,没走得了的也无可奈何。
可悲的是,往往普通百姓对楼市的行情了解并没那么多,在房价下跌时成为真正的悲哀者,更悲哀的是,大部分人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一种“寡不敌众”的思路去大闹售楼处,可是开发商最不怕的反而正是业主的无理取闹,闹大了抓几个进局子里也就安生了。
所以,房价在目前中国家庭承载了太多东西,除了家的属性之外,还有投资,还有付出了全家人一辈子的积蓄的巨大代价,因此房价下跌对这部分人来说,真的是无可奈何,这是悲哀。而作为商品的房子,不能因为降价而去***状告开发商,如果能够尽可能的挽回损失,建议买房的人保留开发商的宣传资料,如果存在虚***宣传,尚有一点损失可挽回。
相比楼市,股市的操作就成熟多了,炒股的人也都理性的多,买定离手,盈亏自担。
(文/阿冰)
我认为,售楼部不报警的原因是,之前的承诺,售楼部肯定在之前销售的时候承诺客户说,房价不会下跌,所以,有一些售楼部,觉得"理亏",或者影响形象,固然没有报警。。其实,售楼部可以大胆报警,之前的承诺没有任何意义,只要不是书面合同,什么都可以说,这只是一种营销模式,并不代表承诺就必须实现,只要是合同包涵的款项,售楼部没有触犯,那就没什么好"理亏"的。。所以,奉劝一些人,合同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而承诺不收法律保护,擦亮眼睛才能防止被"忽悠",自己的强大才是真的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