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引起的误会,最搞笑的是什么?
“方言引起的误会,最搞笑的是什么?”方言引起的误会和搞笑一般发生在两个地区的人之间,同一区域的人则不会发生误会和搞笑。
记得那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随着上山下乡我去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地处北大荒的北边,一片沼泽地的深处,是一个自古就没有人际的地方,由于是始建,人员都是来自五湖四海,各地融合的方言也是五花八门。在这里只说两个有关方言的事。
我们去的地方也有一些老东北的当地人,性格好爽等就不提了,当地人把***叫做“裤头”,时间长了好多人也把***唤作裤头。由于地处沼泽地的深处,自然也就交通不便,一封书信要半月左右才会收到。刚到那时没有房屋,什么都没有,只能在高一点的地上建设,除了食堂一切服务全无。一个青年需要***了,于是给家里写信,因为习惯了,就在信中写的是要“裤头”,过了一段时间果然收到家里寄来的邮包,打开之后大家都乐了,家里给寄来了几个裤子只有下半截的裤腿,和几块布头,后来得知,家里人不知道他要的“裤头”是什么意思,只能按照猜测来满足孩子们的需要。
还有一个就是“浪”字,哈尔滨的青年用浪字去形容一个人的漂亮和美丽,有时看到一个很漂亮,她们就会说“这个人真“浪”,”,应该是一个赞美之意。“浪”字到了天津就截然相反了,在天津,一个女人放荡不羁,生活作风不正,会用到这个字,往往会这样说:“这个人真浪”,或是说:“这个女人太浪了”,在天津用这个字是在骂人,在哈尔滨人的嘴里说出这个字是一种赞美。起初因为这个形容,哈尔滨知青和天津知青闹过多次误会。
那时我们那里的人大致有:黑吉辽、冀鲁皖豫、川黔两广、苏浙还有北京、上海、宁波等地区的人,每个区域的人都有自己的方言,有机会我会给大家说说更多的方言包袱,希望大家开心!
宁夏中卫
1.警察抓了个小偷,正准备审问,来了个大案,警察叔叔对小偷说:出去,门上蹲着去……。过来发现小偷在院子的煤堆上蹲着。[捂脸][捂脸](当地口音,煤和门一样)
2.什么什么零接到报警:有两个人拿着改锥***着呢,快点来抓啊。[大笑][大笑](当地口音,***和作案一样)
3.小笼包子店来了一位客人:七十一壶茶,六十一笼包子。老板吃一惊!:多少人?答曰:九十一个人。[呲牙][呲牙]
(翻译:客人:沏壶茶,溜一笼包子。老板:多少人?答曰:就是一个人)
先讲三个[祈祷]
2010年入户做调查,到一户老人家登记,问户主叫什么名字,户主带着浓浓的方言口音说叫lniu××,我就问他,是姓刘还是牛,他回答姓lniu,就是介于牛和刘中间的发音,我又问是牛还是刘,他还是那样回答,然后旁边他老婆看不下去了,着急的说道,哎呀姓lniu,我依然听不懂,这样来回问了好几遍,最后我问他,是四条腿的那个牛么,他高兴的说:对撩,就是姓lniu…
新疆赶马车的***尔大叔问内地游客:“***的到哪儿去?”惹怒了内地游客。
在我们新疆,有一种四轮马车,在景区或是乡镇专门用来载人的,我们本地人叫它“哈的克”(***尔语音译),而更多的人却习惯称它为“马的”(即马拉的士的意思)
有一次,一内地游客坐马的,赶马车的***尔族大叔问他:“你打马的到哪儿去?”由于发音不标准,被内地游客误听为“***的到哪儿去?”为此,两人发生了争吵,也成了后来人们的笑谈。
同学舅舅从内地来新疆,以走街串巷收土鸡蛋为生,但由于本地***尔族多,他又不会说维语,这让他很苦恼,于是同学就教他鸡蛋用维语怎么说。有一天他回到家,怪同学给他教的不对,他问人家鸡蛋卖不卖?结果却让人家胖揍一顿。
同学也感觉很奇怪,就问他怎么问的?他说:“我就问他hutun卖不卖?”然后他们就打我了。听完后我和同学笑的肚子疼,原来在维语中鸡蛋叫做“tuhun”而老婆叫做“hutun”他没搞清楚,把鸡蛋说成了老婆,问人家“老婆卖不卖?”不挨揍才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