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闻奇葩:让学生在家孵小鸡,家长崩溃称"闻所未闻"?
之所以这个报道引起了广大网民的热议,主要是老师和家长观念不一致造成的。我分别从两个角度谈一谈。
从老师的角度看,为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及探究实践能力,老师布置一些实践性的作业无可非议。老师的目的是让学生亲手操作并做观察记录,在学生的亲手操作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而不是让家长去孵鸡,家长的角色应该是指导者,而不是代办者。孵小鸡的成功失败这一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体验。人们常说的“实践出真知”就是这个道理。一个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天花乱坠,而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能力,这种老师其实也不是十分合格的老师。
再从家长的角度看。家长之所以反对的多,是因为这种学生难以完成的任务,最终变成了家长的任务。家长埋怨受精卵不好找,照鸡蛋也很繁琐,且不知用什么方式孵,也没有时间孵……一系列的难题导致此事被打上了“奇葩”的烙印。家长的有些顾虑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城市不同于农村,真的很难找受精卵。且家长大多没有孵小鸡的经验和时间,感觉做起来很难。而且孵小鸡是比较漫长的过程,即使孵出了小鸡也不大好处置。所以家长埋怨“孵不出难,孵出也难”。当然,如果这个任务布置给农村的学生,那就好办多了。 所以老师布置作业时应该考虑到城市生活的实际状况,如果换一个其他的作业,也许能达到同样的目的,也不至于招致家长的反对。
还记得上一次江湖上最奇葩作业吗?对,你没猜错,就是回家数一亿粒米第二天带到学校的那道题。当时家长也是愁坏了,一是愁家长孩子一起上,一夜也难数得出,就是找来打工者,数出一亿粒,还得雇车运过去。为了这一题作业,家长直接崩溃了。
现在,奇葩作业又现江湖,这次出在杭州,就是上有堂堂下有苏杭的杭州。可能杭州跟天堂多多少少有点关系吧,所以也就不按常规出题。你说你吧,出点偏题怪题,还可以说没超纲,现在这题出的,真的很奇葩,提升成人想象力。
是什么样的一道题呢?杭州四年级老师布置学生在家孵小鸡,每天要进行观察记录、拍照,形成记录本,写出孵小鸡总结。可能是此题难度较大,所以老师特别强调,计入学分,而且分值很大。这应是要引起家长重视,暗示家长帮着孵的意思吧。
这个题目没有什么附加条件,想来应该是学生亲自孵、家长代替孵、老母鸡回归本业孵以及孵箱工业化孵等各种孵法都可以吧,不管谁孵用什么办法孵,孵出小鸡就是英雄。
可是,最难的也就在是否能够孵出小鸡来,这个专业度要求太高,别说小学生很难做到,就是像我等之辈的成人,想亲自孵出小鸡,也是做不到的,难道我等都枉活了数十年?
杭州某小学四年级老师布置了一项奇葩的科学实践作业——在家孵小鸡,而且学生每天都要进行观察,拍照,并填下记录表,写出总结,不完成就得不到相应的学分,而且学分值相当大,不容得你不做。
初闻此事,小徐老师真是不厚道的笑了。这道作业的画面感的太强了。
等待老母鸡有孵蛋的反应,对买一只不行,因为你难保其中有没有孵蛋意愿的鸡。对,对,还要买一只公鸡,保证母鸡下的蛋都是受精卵。万事俱备后,就每天祈祷老母鸡出现“发烧友”,乖乖去孵鸡宝宝。
每天观察蛋的孵化进度时,要征得老母鸡的同意,或者先把老母鸡带离现场,不然引起母鸡惊吓,可能母鸡会“抛夫弃子”。
小徐老师上网搜索了一下,孵蛋器最便宜也要138元,贵的要上千元。孵蛋器有严格的温度和湿度度控制,全自动自行调节温度和湿度及通风,倒是可以满足孵蛋的要求。
但是,受精蛋去哪里买,超市里的鸡蛋肯定不行,土鸡蛋也难保不是受精卵,如果买不到真的受精的蛋,相信只能白忙一场了。
难不成,即使买了孵蛋器,还是要买下蛋的母鸡和配对的公鸡,来保证鸡蛋是受精卵吗?
相信做此作业时,为了提高孵蛋的成功率,每家不可能只孵一个蛋,一定要10个、20个的孵化,如果孵化过程非常成功的话,这些刚孵出来的小鸡要怎样处理?
大家现在住的都是楼房,难道在阳台上垒个鸡窝?难怕不怕被传染“禽流感”?
不养起来的话,难道全部杀死,或者扔到小区院子里去,任其自生自灭?如果这样的话,孩子们会愿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