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桓温为什么没有称帝?

桓温为什么没有称帝?

首先说不是他没有称帝,而是他没有自身能力不够,做事差了点火候。

他的野心从太和六年(371年)十一月,桓温带兵入朝,威逼褚太后废除司马奕的帝位,迎司马昱入朝,拥立为帝,是为晋简文帝可以看出,这是历史上所有篡位之人的固定步骤。

咸安二年(372年)七月,简文帝病重,急召桓温回朝,并在一昼夜内连发四道诏书。桓温仍推辞不肯入朝。简文帝只得传下遗诏,让桓温摄政,效仿周公。但侍中王坦之却据理力争,将遗诏中的“摄政”改为“辅政”,依照诸葛亮、王导旧例。随即,简文帝驾崩。桓温原以为简文帝临死会禅位给自己,或让自己摄政,而今大失所望,怨愤不已。

简文笑话大全,简语笑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宁康元年(373年)二月,桓温患病,病渐沉重,但仍逼朝廷加其九锡之礼,并多次派人催促。谢安、王坦之见桓温病重,以袁宏所撰锡文不好为由命其修改,借此拖延。同年七月,桓温姑孰病逝,终年六十二,至此锡文仍未完成。

由此可见他的最终目的是要代晋的。但为什么没有实行呢?

原因在于桓温此前先后败于灞上和枋头,十五年内两次使国家军队遭受重大打击,其所统帅的部队精锐损耗殆尽,而此时由谢安掌控的京口北府兵势力开始兴起,这是一只由南渡北人所组成的军事集团,实力强横,正是基于忌惮,他才没有敢走武力夺权。

简文笑话大全,简语笑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桓温一生确实有功于晋室,也确实有篡权的野心,所以时人评价他功劳逊于曹操,诸葛亮,可以权欲之心与篡权造反的董卓,王敦之流相比,其名声又好一些今天这篇文章你答案

咸安二年(372),即位不到一年的简文帝就在愤怒和恐惧中死去,太子司马曜即位,是为孝武帝。原本满心期望简文帝会把皇位禅让给自己的桓温大失所望。他于宁康元年(373)二月率军来到建康城外,准备伺机篡政。

当时桓温在新亭预先埋伏了甲兵,下令召见谢安和王坦之。建康城内人心惶惶,人们纷纷传说桓温要大开杀戒,王坦之非常害怕,找谢安商量应对的办法。谢安神情坦然的说:“晋朝的存亡,就在我们这一行了。”

简文笑话大全,简语笑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然后,谢安就和王坦之一起出城来到桓温营帐。当时王坦之紧张得汗流浃背,汗水把衣衫都沾湿了,连朝见时用的手板也拿颠倒了。谢安却从容不迫地入座,然后微笑着问桓温说:“我听说有道的诸侯都把人马驻扎在边防来包围国家,桓公你怎么却把我大晋的将士藏在墙后面呢?”

桓温尴尬回答说:“我的身份和地位在这里,不能不做点防备。”随后桓温命令预伏的士兵退下。当时王坦之以文***风流和谢安并称与东晋,而这次***之后,人们才知道谢安的镇定和才能远胜过了王坦之。

谢邀。

一方面桓温还要继续做晋的臣,一方面感觉不是时候,尤其是有司马昱和谢安在,司马昱就是后来的简文帝。谢安就是后来的谢太傅,也称谢公。而他被称为桓宣武,也称桓公。

在《晋书》和《世说新语》中有例子为证,恕不赘述。

桓温是东晋的中兴名臣,开创了一个桓温时代,但终其一生也没有篡夺司马家的江山,不是势力不够强,而是大势所然也。

整个东晋一朝,都是建立在南北两方士族的支持下维持统治的,士族一直牢牢把持着朝政。当时形成了一个脆弱的平衡:司马皇族、士族、地方军阀三者相互制衡,谁都没办法彻底消灭。虽然南北两方的士族之间也有矛盾和斗争,但中央朝政一直被士族所掌握着,可士族基本上没有强大的军权。地方军阀虽然拥有强大的军队,但多数出生寒门,不受士族待见,无法把持朝政。司马氏作为大家公认的领袖,起到了维持统一,协调各方的作用。

桓温虽然手握重兵,也确实发兵首都逼宫意图篡位,但在当时的情形下,即使攻下都城自立为帝,但得不到士族的支持,他如何掌控这个国家?很有可能是他自立为帝的那天,也就成了这个国家分崩离析的一天。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才有了后来谢安一席话劝退桓温大军,桓温仅是索要九锡而已,从而避免了国家的动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简文笑话大全问题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简文笑话大全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