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湖北有哪些地方戏曲,觉得如何?

湖北有哪些地方戏曲,觉得如何?

湖北文化多样,戏剧也是如此,大概zhu'yao有20多个戏剧种类。有楚剧汉剧花鼓戏、黄梅戏等。

江汉平原以荆州花鼓戏为主,孝感以楚剧为主,黄冈以黄梅戏为主,咸宁以***茶戏为主,宜昌及鄂西以民族歌舞为主,襄樊和鄂西北以豫剧、曲剧为主,恩施以南剧为主。

其中流行的较广的有楚剧、汉剧、黄梅戏三个剧种。

天门皮影笑话大全,天门皮影笑话大全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个人比较喜欢黄梅戏。

楚剧、汉剧、荆州花鼓戏为主要的三大剧种。另外发源于湖北的黄梅县的黄梅戏应该也算  

汉剧:

天门皮影笑话大全,天门皮影笑话大全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汉剧是湖北主要地方戏曲,也叫“汉调”,俗称“二黄”,辛亥革命前后改称“汉剧”。汉剧声腔以西皮、二黄为主,兼有歌腔、昆曲、杂腔、小调等曲调。高亢激越,爽朗流畅。在汉剧中,锣鼓地位不可或缺。它打法多样,分为大打、小打和串打。其中,串打配以马锣,节奏感强,气氛强烈。脚色行当分为十大行:一生、二旦、三净、四末、五丑、六外、七小、八贴、九夫、十杂;末脚以雍容的表演和醇厚深沉的唱腔取胜;旦行唱腔绚丽多彩,以声传情,声情并茂。  

汉剧有上千个传统剧目,现存剧目仍有660多个,主要演出历代演义及民间传说故事。  

楚剧:

天门皮影笑话大全,天门皮影笑话大全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楚剧是湖北的主要地方剧种之一。旧称黄孝花鼓戏。1902年进入汉口,1926年改名楚剧。现在的楚剧以武汉为中心在全省有24个专业剧团和多个业余楚剧团。楚剧以小旦、小生小丑为主要行当 。声腔有以“迓腔”为主的板腔、高腔、小调三大腔系。旋律朴实,擅长叙事,注重唱情。剧目中表现家庭故事、民间传说的题材占很大比例。因其生活气息浓郁,长于塑造名种“小人物”的形象,深受全省人民的欢迎与喜爱。  

荆州花鼓戏:

荆州花鼓戏因生根于天门、沔阳一带,故又称“天沔花鼓戏”。它是清道光年间在江汉平原的民间歌舞说唱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其它剧种的剧目、声腔和表演逐渐发展起来。荆州花鼓戏的唱腔曲牌约有80多种,多是当地的民歌小调,主腔有“高腔”、“打锣”、“四平”、“圻水”,其他小调有“思儿”、“绣荷包”、“双撇笋”等。演唱时有帮腔。因受楚剧的影响,唱腔有了某种程度的变化。主要器有边鼓、竹梆、钹、大锣、马锣、小锣、唢呐等。

大家好,我是来自湖北省十堰市,今天给大家介绍下湖北地方戏曲:

① 楚剧

楚剧,湖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楚剧旧称哦呵腔、黄孝花鼓戏、西路花鼓戏。清代道光年间鄂东流行的哦呵腔与黄陂、孝感一带的山歌、道情、竹马、高跷及民间说唱等融合,形成一个独立的地方声腔剧种,1926年改称楚剧。

主要流行于武汉、孝感、黄冈、荆州、成宁、宜昌、黄石七地市四十余县。楚剧腔调分为板腔、小调、高腔三部分,其题材广泛,通俗易懂,乡土气息浓厚。

2006年5月20日,楚剧经中华人民共和国***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为Ⅳ-58。

② 汉剧

汉剧,湖北省武汉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汉剧,旧称楚调、汉调(楚腔、楚曲),俗称“二黄”。清代中叶形成于湖北境内,民国时期定名汉剧。

汉剧主要流传于湖北省,远及湘、豫、川、陕、湘、粤、皖、赣、闽、黔、晋等省的部分地区。汉剧传统剧目有660余个,唱腔优美,对白雅致,文本大气,对演员文化素质要求较高,角色共分为十行,腔调除了西皮、二黄外,罗罗腔也用得较多。伴奏乐器有胡琴、月琴、三弦、鼓板等。

荆州花鼓戏

原称沔阳花鼓戏,1954年命名为天沔花鼓戏,1981年改称“荆州花鼓戏”,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发源于沔阳州一带,是湖北省江汉平原地区备受观众喜爱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

它是明末以后在江汉平原三棒鼓、踩高跷、***莲船、渔鼓、道情等汉族民间演唱形式上不断吸收其他剧种的剧目、声腔和表演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乡土戏曲,闹年的花鼓、***莲船等民间歌舞,与“一人唱,众人和”的薅草歌为主流的田歌,以及三棒鼓、渔鼓、道情等民间说唱,共同构成了荆州花鼓戏的源头。2006年5月20日,荆州花鼓戏经***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天门皮影笑话大全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天门皮影笑话大全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