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临终遗言?
历史上著名的临终遗言很多,笔者列举了几位作为抛砖引玉吧!
1、陆游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剑南诗稿》)
2、文天祥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宋史·文天祥传》)
3、谭嗣同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4、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绝命词《垓下歌》)
在中国所有的文人当中,甚至,在世界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当中,鲁迅,无疑都是最特立独行的一个。
这不仅在于他那与众不同的老辣文字,以及他观察问题的角度和深度。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找不到一个像他那样审视中国国民性的思想者,所以,徐志摩说鲁迅是“中国的尼***”,而北大教授刘半农更是赠给鲁迅一副联语:“托尼风骨,魏晋文章”;而且在于,连遗言、这人生的最后遗响,鲁迅先生都是与众不同!
鲁迅先生(1881-1936)
在如今这个宣称张扬个性的时代,仿佛全民都是文化人,用最粗劣的文字,任意诋毁和撕裂我国历史上的伟人,似乎已经成了一大潮流。据说,这是借名人上位的最便捷有效的一种途径。比如:说司马迁任意篡改历史、说岳飞不是英雄、说鲁迅不伟大甚至整个二十世纪都没有伟大的文学家因而自己义不容辞地为整个二十世纪的文学写了一份悼词等等等等。
你不得不承认,这确实应了咱老百姓的那句话:“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
乌鸦坚持耍说自己的一袭黑袍比凤凰的五彩锦衣还要美丽,谁又能把它的长嘴捆上呢?
鲁迅活的岁数并不大,56岁,跟“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的王国维(1877-1927)享寿差不多。鲁迅很赞成王国维做学问的功夫。他不仅以“老实得像根火腿”这样的话称赞王国维的朴实木讷,而且说:“中国有一部《流沙坠简》,印了将有十年了。要谈国学,那才可以算一种研究国学的书。开首有一篇长序,是王国维先生做的,要谈国学,他才可以算一个研究国学的人物。”(见鲁迅《热风·不懂的音译》)
历史上著名的临终遗言不胜枚举,那些耳熟能详的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虎门禁烟”的清朝民族英雄林则徐大家都一定知晓,他有亇女儿名叫林普晴,是三女儿,自幼聪明伶俐,能诗会画,長大后文武双全,是亇贤淑端庄,知书达礼的女子,后嫁给表兄沈葆帧。婚后,林普晴辅佐丈夫读书理事,夫妻俩恩爱有加,相敬如宾。
丈夫后来入朝当官,曾任两江总督。
自古红颜多薄命,林普晴因积劳多病,于1873年中秋之夜病逝家中,享年53岁,她命运中巧合的是生在中秋,逝也在中秋。
临终前林普晴写下一幅高洁的自挽联,也是临终遗言留给丈夫和女儿,下面是哀婉凄美的自挽联。
上联:我别良人去矣!大丈夫何患无妻,若他年重结絲罗,莫对生妻谈死妇;
下联:我从严父戒哉,小妮子终当有母,倘异日得蒙撫养,须知继母即亲娘。
上联是嘱咐丈夫:我死后,丈夫你一定要续弦,续弦后切莫在新妻子的面前提起我。
下联是嘱咐女儿:母亲我从小受父亲教导,懂得做人的道理,我死后女儿你应该还有继母,今后你得到继母的撫养,你一定要把继母当亲娘一样看待。
历史上的著名临终遗言有很多,这里重点说一说李大钊的临终遗言,以此纪念。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党的创始人之一。***和五四运动的直接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共运的先驱者。
1913年冬,李大钊留日,学习政治经济学,他把学习与救国事业联系在一起,1914年在日本组织“神州学会”,开展反对袁世凯的斗争,1915年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留日学生群起反对,公推李大钊为留日学生总会文牍干事,他写出了《警告全国父老书》,这篇通电迅速传遍全国,对当时的反日爱国运动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1916年夏李大钊回国,任 《晨报》主笔,极力宣传反帝爱国思想。1918年任北大图书馆主任,并任《新青年》杂志的编辑,他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胜利》等文章,马列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1918年12月,李大钊和陈独秀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他以《新青年》和《每周评论》为阵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
1919年,李大钊参加和领导了五四运动,1920年,在李大钊领导下,由邓中夏等公开发起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不***展到三百多人,在李大钊的影响和帮助下,不少青年从爱国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李大钊还与在上海的陈独秀书信来往,讨论建党问题,陈独秀来信提出准备建立的组织名称是叫社会党还是叫***?李大钊明确答复:就叫***。这年夏,在陈独秀的主持下,上海***小组成立(并作为建立中国***的发起组)。10月,北京***小组在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基础上正式成立,李大钊从自己每月工资中拿出三分之二作为党小组的经费。
1921年7月,党的“一大”在上海召开,李大钊因公务繁忙没有参加“一大”。1922年 在党的“二大”上,李大钊当选为委员。1923年到1924年,积极帮助孙中山改组***,为第一次国共和作作出了贡献。1925年末和1926年初,全国人民掀起了反对英日帝国主义和反对张作霖、吴佩孚的斗争,李大钊领导党的北方区委举行了数次反日讨英的国民***大会和反英讨吴大会,1926年3月18日,段祺瑞***手无寸铁的情愿者,惨案发生后,李大钊转入了地下斗争。
敌人对李大钊恨之入骨,1927年4月6日,奉军军阀张作霖的大批军警特务,将李大钊等60余人逮捕,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李大钊历尽严刑拷打和各种利诱,始终矢志不渝,坚贞不屈,在敌人的法庭上,他态度从容,毫不惊慌,他公开申明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是正义的事业,他在《狱中自述》中这样写道:
回顾了自己革命的一生,表达了坚定信念和远大的抱负,宣传了反对帝国主义,改造国家的主张,没有一句话有损于党的荣誉,没有泄露任何一点点的机密。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唯德,能服于人。
一一【三国•蜀汉】汉昭烈帝刘备
这是刘备伐吴失败,在永安(今重庆奉节县)白帝城临终时托孤于诸葛亮时所说。意谓:“不要认为过失较小的事就可以做,也不要认为好处较小的事就不做。只有集贤德于一身,才能使人信服。” 后诗圣杜甫有感而发作七律一首:
蜀主窺吳幸三峽,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華想象空山裏,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廟杉松巢水鸛,歲時伏臘走村翁。
***屋常鄰近,一體君臣祭祀同。
一一【唐】杜甫《詠懐古蹟五首•其四》
人活到七十岁是一种什么体验?
人活七十岁是一种什么体验?我虽然还没有到七十岁,但我已六十多岁了,曾经提前感受过七十岁老人的体验。
我到了六十多岁,每年都有那么几次有惊无险,惊心动魄的患病过程。而每一次的就医过程,就是一种艰难的体验。
排队,挂号,就诊,化验,取药。每一个环节,对于一个老年人,特别是七十岁的人,都是一种煎熬。
有家人陪着还好,如果一个人,那简直就是要命的事情。所以,身体的好坏,是七十岁的老人最为看重的追求。
钟南山,这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一位受到国人普遍喜爱的耄耋老人。为了国家的安危,人民的健康,不惧高龄身躯,依然奋斗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这些,都是因为钟老先生有一个硬朗的身体。
有句老话说,人到七十古来稀。在古代,这个年龄的人可能是罕见稀少。而今社会,古稀老人已是极为多见,不足为奇的事情。
据资料显示,我国现在60岁以上的老人将近两亿人。而七十岁的老年人数,也是日益增多。他们大多都有这样或那样的慢***,这些疾病或多或少给他们的生活都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所以,这些七十岁的老人们,大都希望自己有个好的身体。而这些五零后的老人们,大都经历过60年那个饥饿难耐,缺吃少穿的年代。这也给他们今天的身体健康,多多少少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好在他们家中儿女,都已成家立业,不用他们过多的操心。他们所有的事情,就是保养好自己的身体,过好自己的生活。大多数七十岁的老人们,都开始参与锻炼身体,注重养生,讲究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