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元明清百姓小笑话?
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百姓小笑话大多是民间传说或口头流传,记录有限。其中许多都是基于幽默、讽刺和讽刺寓言等形式展开,表达对社会不平等现象的不满。
例如“大户人家的鸡蛋,相当于贫苦人家的砖头”,这是元代的一则小笑话。在这段短短的话语中,相当于洞悉了物质社会的利益分配问题。这些小笑话对历史文化的继承与传承有着重要的作用,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及人民生活的一部分。
元明清诙谐寓言的代表作?
元末明初及明中叶以后,曾掀起两次寓言创作***。其特点是冷嘲热讽的笑话成分增多,其中很多寓言可称之为“诙谐寓言”。
此时,出现了一批有卓越成就的寓言家刘基、宋濂、刘元卿等及大量的寓言作品,代表作品有:刘基的《郁离子》、宋濂的《燕书》和《龙门子凝道记》、江盈科的《雪涛小说》、刘元卿的《贤奕编》以及冯梦龙的《笑府》、《广笑府》和《古今谭概》中的寓言等。
见之已久中的之是什么意思?
这里的之是一个指示代词,意思是它。题目中问到的这句话出自明清笑话集,这是性缓一篇中的内容。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性子特别慢的人,看到别人的衣服烧着了,却慢慢吞吞的对人家说了很长的一段话才说出衣服烧着这件事,被人责怪后却埋怨他人性子太急的讽刺故事。原文中说:适有一事,见之已久。意思就是说现在有一件事,我已经观察它很久了,所以说这里面的之指代的是衣服烧着这件事,意思是它。
明清十大奇案之麻城杀妻案,为何震动了紫禁城中的雍正帝?
麻城涂氏杀妻案,因为案情反复,涉案官员众多引起雍正帝的注意,在他的介入下,此案最终真相大白,是惊动一时的大案,被列入明清十大奇案之一。
雍正九年,麻城知县汤应求接到一名叫杨五荣的人来报案,声称自己姐姐被其姐夫谋害。出现人命大案,自然不敢怠慢,经细细询问之后才得知发生命案之家居然是麻城首富涂如松。
经过对涂如松的询问得知了此事的前因后果。杨五荣姐姐杨氏虽颇有姿色,但平日里就放浪形骸、蛮横骄纵,这次居然在病的时候对其打骂,涂如松得知后与其发生了争执,杨氏一气之下便离家出走。涂如松以为妻子还是像往常一样吵架结束后回了娘家,于是没有过多操心。
过了几个月,涂母病愈,就吩咐涂如松把妻子接回来。然而涂如松到了妻家才发现妻子居然没有回娘家,这让两家都慌了神,急忙重金悬赏寻访杨氏,但还是没有消息。杨氏弟弟杨五荣是出了名的无赖,想借机讹诈姐夫一笔钱财,但被涂如松拒绝,于是编造姐夫涂如松谋害了姐姐,并报了官。
汤知县知道此案有蹊跷,但没有找到凶手的情况下只能先行把涂如松收押。杨五荣则得意洋洋,以为可以借此机会好好讹诈姐夫一番。这时当地一混混赵当儿也告诉杨五荣,三个月前杨氏曾到过涂家城北的别院,杨五荣听此消息后大喜,于是给赵当儿银子让他出庭作证。
汤知县派人搜查了别院,并没有发现杨氏失踪或者被害的线索,而且涂如松也找到人证可以证明其在几个月内并没有到过别院。同时赵当儿老父赶来县衙,告其子无赖妄言,证言不得作数。汤知县也没找到***现场,也没找到被害人,就这样此案成了一桩悬案。
很长时间过去,案件依然没有进展,更奇怪的是前段时间上窜下跳的杨五荣也没有再来衙门申冤。但汤知县调查出杨氏族长杨同范将曾经婚配过的杨氏又许婚与涂如松,是属于“虎狼似的”婚姻欺诈行为,他请求礼部剥夺杨秀才功名。
又隔了一段时间,突然湖广总督迈柱派幕僚高仁杰前来复查此案,原来是杨五荣伙同杨同范去总督府告状,说汤知县收受涂家贿赂,想将此案敷衍过去。总督迈柱大怒,就派高仁杰复查此案。
事实上,杨氏之前已经到了杨家,但不是娘家,而是杨同范家。杨氏生性***,早与杨同范勾搭成奸。而杨同范在此事中与杨五荣一样,看到了能敲诈涂家的机会,于是把杨氏藏于夹墙之中,伙同杨五荣对涂如松作出了谋杀指控。但由于汤知县的公正廉明,使二人计谋逐渐失败,于是便到省城总督府告状。
高仁杰一到了麻城,杨五荣及杨同范便重金贿赂他,声称要为杨氏申冤。高仁杰深知是何道理,于是他把涂如松提到县衙,对他严刑拷问,身娇肉贵的涂如松受刑不过,交待了是自己杀了妻子,而且毁尸灭迹,而且还贿赂了汤知县。于是高仁杰就这样结案,呈报总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