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关羽的红脸,是怎么回事?
每当提起关羽,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他的大红脸形象,红脸的关公已经深入人心,然而历史上并没有关羽肤色的记载,皮肤病的说法也就不攻自破了,关羽的红脸有很多传说,下面为大家介绍一种我觉得比较靠谱的说法。
当年罗贯中在写《三国演义》时,写到关羽降曹时,越写越气愤,气的放下笔拍案大骂:“关羽真是忘恩负义,亏的刘皇叔对他那么好,他竟如此的不忠不义。”义愤填膺之声直冲云霄,被已经成了仙的关羽听到,就下来与罗贯中理论:“当初投降完全是因为情势危急,而且与曹操有约再先,一旦有大哥刘备的消息,就马上离开,言以至此,怎么还能说我不忠呢?”
然而罗贯中却不听关羽这一套说辞,认为关羽中途变节就是不忠不义,关羽应该拼死抵抗,就算战死,还落得个忠义两全的名声,那样才配得上是真英雄。关羽听着罗贯中对自己的声讨,羞愧难当,无话可说,脸色也由白变红,临走时对罗贯中说:“关羽已经知道错了,还望先生笔下留情。”
关羽走后,罗贯中的心也慢慢的平复了下来,***不过头点地,关羽羞得脸都红了,证明他已经知道错了,况且数千年来关羽都是忠义的代表,罗贯中想我也应该适可而止。
于是罗贯中就在《三国演义》中把关羽刻画成大红脸的形象,代表关羽知道了降曹是错的,而且还加入了保护刘备夫人的片段,使关羽投降变的更加顺理成章一些。
皮肤病?
关羽是山西解良人,而非福建莆田的。
在我看来,关羽的红脸应该是和京剧有关。
歌曲《戏说京剧》中就有:“蓝脸的窦尔墩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可以说“脸谱化”是京剧特色之一,在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的年代(现在是文凭都提升了,文化素养还不如以前),很多人就是凭着舞台上人物的脸谱来识别是“好人”还是“坏人”。
一般来说,红色体现忠勇、黑色体现刚烈、白色体现奸诈……这个听过《戏说京剧》的朋友们大致都会有所了解 。
希望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谢谢!
哈哈,谢邀!这个问题完美的犯了两个错误哟,1、《三国演义》中的关羽才是红脸,历史上的关羽不是红脸;2、中的关羽脸如重枣,也并不是要说他有皮肤病,而是代表了他是一个正义的人。下面我来说说关羽红脸的由来吧!在《三国演义》中有一段对关羽外貌的描述,“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从这里可以看出关羽脸的颜色应该是暗红色的 。从医学上来讲,病人面色大红,一般可见于红细胞增多症,肾上腺素皮质功能亢进、面部***、面部脂溢性皮炎、高热及某些药物中毒。如果关羽真是一张红脸,那他还真的是有皮肤病了。
历史上的关羽是不是真的有一张红色的脸呢?
为什么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要把关羽写成红脸呢?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是元末明初的***家,早在他之前的宋元时期,就有民间艺人流行用彩墨化妆,用脸的颜色来寓意褒贬,就像现在的京剧中的白脸、红脸、花脸一样。而那时的红脸代表正义的形象,也符合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花大量的功夫来塑造关羽忠义的正面形象的初衷。在《三国演义》流传之后,无论是在戏剧还是电影上,关羽的脸色就变成了统一的“重枣”色了。要是有哪个编剧或者导演想把关羽的脸还原成***,我想这部剧一定会收到大量的吐槽和差评吧!“以古观今”带你轻松了解历史,欢迎大家关注、点赞评论!
谢邀,历史上关羽的红脸是怎么回事?因关羽听到背后有人对他指指点点,议论关戴着一顶绿帽子,关羽听到后,脸就涨的通红。当然这是开玩笑的啦。正史上没记载关羽的脸是红的,但铸的关羽神像脸是红的,明朝之前有关羽神像脸如果是红的,那就是红的,如果是这样的话,关羽天生是红脸,不是空穴来风。
至于民间故事,我也看了一下,大概内容都差不多,不过我也凑个趣,传说关羽被曹操俘后,曹对关羽是好吃好喝好招待,金银、美女、宝马的送,但关羽一直不忘初心,就没有接受曹操的好意,关羽走的时候退了曹操送的东西,唯独赤兔马骑走了,不但骑走了,还过五关斩曹六将。曹操赤壁之战,兵败华容道,关公就拦住不让过,经曹对关羽数落之前的好,关羽就脸红了,关放了曹操后,他儿子提醒他,守华容道是立下军令状的,关羽回去面对刘备诸葛亮是羞愧难当,所以脸红。也有传说关羽过五关斩六将,鲜血溅了一脸,关羽用手在脸上抹了一把,后来就洗不掉了。
还有一个故事说关羽是青龙化身,说的是天上的太白金星路过一沙滩,把沙滩的白砂误看成白米,回到凌霄殿就在玉帝面前告了一状,玉帝就罚那个地方三年不下雨,青龙为了解救天下苍生,就私自下了一场雨,他布雨后就告诉他的好友一寺庙和尚说,他私自下雨,犯了天条,免不了一死,玉帝会派人抓他回去受刑。在三天内让和尚找一口大缸放在寺院,他斩后神魂会带着鲜血流入大缸,然后让和尚做法封住缸口,到多少多少天上打开,他就能活,如果封开的迟了就会化作一滩血水,他就活不了了,让和尚切记。然后到了三天头上阴云密布,随着万里阴空一声霹雳,一道虹光直贯寺庙大缸,虹光入缸后,和尚是早有准备,赶紧做法把缸封死。话说简短,等到快开封的日期,可能是和尚紧张或是怕错过日子,提前一天就开了缸封,结果看到的是俩眼皮连着的血人,没办法,和尚又做法用法刀给血人划开了俩眼皮,这就是青龙转世为关公,因缸封开早了,皮肤颜色没有转调过来,所以就成了单凤眼的红脸关公。
《说唱脸谱》中有著名的一句:“红脸的关公战长沙”。在民间流传的故事中,关羽一直是“面如重枣”的红脸形象。三国演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就着重描写了关羽的外貌: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然而陈寿写的《三国志》等史书中。除了美髯确有实记载之外,并没有关羽的其他外貌描写。那么在《三国演义》,罗贯中为什么要给关羽塑造出红脸形象呢?其实早在《三国演义》出现之前,在民间故事中,关羽已经是红脸形象了。红脸,有什么特殊的寓意呢?民间故事对关羽的美化古人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构成的。五种元素相生相克。木干暖生火(燃烧木材产生火焰),火焚木生土(火焰把木材燃烧殆尽产生泥土),土藏矿生金(土地里藏着矿石),金销熔生水(金融化成液态),水润泽生木(水滋润树木使其生长)中国战国时期的阴阳家邹衍提出了“五德终始说”,以解释王朝的更替。后来东汉班固在《汉书》中,将五行与各王朝相匹配。古人认为,汉王朝对应火德。刘备建立的蜀汉***,自称继承汉统,自然也是火德了。而火,自然是红色了。正因为红色是汉室正统的标志颜色,当时人民把“赤心”,称作对汉王朝的忠诚之心,民间才把忠义的关公塑造出了红脸形象。罗贯中在尊刘贬曹的《三国演义》自然不会放过这样一个推崇关羽的机会。在《三国演义》中,关羽不仅仅是“面如重枣”,就连吕布的坐骑赤兔马,后来也成为了关羽的坐骑。这和关公的红脸形象,是一样的道理。代表汉室正统的赤兔之马。自然要属于代表汉室正统的关羽咯,当然这只是罗贯中为了尊刘贬曹而虚构的情形。实际上陈寿的《三国志》只是记载了吕布坐骑是赤兔马,而没有记载曹操有赠送关羽赤兔马,而且马的寿命也没那么长能够活到关羽败走麦城时期。统治阶层对关羽的美化关羽生前的爵位只不过是前将军,汉寿亭侯。而前将军之前,还有卫将军、车骑将军、骠骑将军、大将军。亭侯只是侯爵中的最低等,之上还有乡侯、县侯。但是八百多年后,为了塑造关公这个忠义的典型,历朝历代的君主都对关公进行了追封。北宋微宗封关羽为“忠惠公”直至”义勇武安王”,南宋高宗又追封关羽为“壮缪义勇武安王”,南宋孝宗又继续加封关羽为“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到了明朝,关羽直接当上了帝王了,明神宗追封关羽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到最后经过一步一步加封,关羽的封号变成了“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为了配合统治者对关羽的帝王化,民间自然塑造出了关公的红脸形象。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规律,越是在王朝末期,统治者内忧外患越严重时期,对于关羽的推崇越严重,因为这个时候急需出现一个忠臣良将来挽救江山,又必须给民众***让他们不去造反。红脸关公作为忠义的化身,统治者当然要塑造一个忠义的楷模。使得文臣武将都能够保持对皇帝的绝对忠心。统治阶级也就默认了关公红脸的形象了,直至今日,我们依然称呼忠心爱国之人为“一片赤心”。这也就是关公红脸形象的由来。参考文献:陈寿著《三国志》班固著《汉书》罗贯中著《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