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因为方言闹出的笑话或者好玩的事?
那天买了多少钱的我不记得了,我只记得当时称上的鸡蛋钱数不是个整数,女店主怕我抹零换来换去想凑个整数,我说,没事没事,我不抹零,有多少给多少。女店主随口说我“你挺好,不将就。”说我“不讲究”我一听不乐意了,“我还不讲究?”我多讲究啊,不要求抹零,也不介意多点儿少点儿,大了小了,, , 女店主——平时都是男店主——不乐意了,说“我说你好你听不懂啊”?我带着疑惑带着小小不开心走了。
回到家里想这件事,突然明白了,大约是“讲究”这个词她和我赋予的含义不同吧?她的意思大约是我不墨迹不占小便宜不矫情,而我们说的“讲究”是有素质明事理的意思!
她说“不讲究”,我说“讲究”,本应该是相反的意思,在她和我的方言里却是同一个意思。
柳州人讲桂柳话爱说口头禅。一天,家里来客人,爱人叫我去买一条“多宝鱼”。于是去柳州海吉星市场,到海鲜区时见一家多宝鱼很好,于是随口一说,小伙,来条“多卵余”。小伙惊得目瞪口呆,说:哥,这个是多宝鱼,不是不卵鱼!我知道说错了,也不支声。小伙杀了鱼,装入袋中,临别还拍拍我的肩膀,“哥,这鱼叫多宝鱼”!我哭笑不得!
都是方言惹的祸
有一次我哥哥去找宏玩,见到了朋友的妈妈,就问,宏在家吗?
宏的妈妈用半方言半普通话说,宏去偃师了。
偃师是我们县的名字,我哥哥咋就听成了“淹死”。于是我哥哥就和别人说,宏淹死了。谁知道这个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街道,大家都拿着工具去河里找人,连宏的妈妈也吓得哭了起来,孩子怎么就会淹死了呢?
最后当然是没找到人,回来就问我哥哥,我哥哥说,那是他妈妈说的……
最后我哥哥少不了一顿胖揍!
江西萍乡有个卖蛇的人,萍乡人的方言是蛇读sha。有一天,一个外地人用普通话问卖蛇人,这是啥?卖蛇人说“这是蛇”(sha),外地人以为卖蛇人没听懂,我是说这是啥?卖蛇人回答说:“这就是蛇”(sha),外地人急了,你到底卖的是啥?卖蛇人说“我卖的就是蛇”(sha)。外地人:你神经病啊?
我确实遇到过方言闹笑话的事。
我刚下放到农村时,那地方叫妈是娘,叫爸是幺,叫奶奶却是妈,哥哥姐姐都称为哥。好长时间我都不明白为什么有这种乱套的称呼?有一次,一个孩子送给我好多桂花,她说是她哥摘的,我一听吓坏了,哪个男生敢给我送花呀?后来才知道是她姐摘的。那时中央文化部“五七”干校也驻扎在村子里。他们的孩子都出于文化人之家,孩子之间吵起架来,北京孩子骂当地孩子:“妈妈大,爸爸小,奶奶不知叫谁好。”还有,当地说9是“狗”,这种发音更给了外地孩子口舌之快。
后来,我做了当地的老师,我一改往日方言讲课的习惯,上课用普通话,孩子们既新鲜又感觉荣耀。他们跟我交谈时,完全用普通话称呼自己的家人。
广西方言笑话?
方言笑话
有广西人讲普通话,咬字不准,常带明显的地方口音。普遍的是将空读成公,口念成狗,风又念疯,由此闹出以下笑话。
有朋友远到,一般吃饭必上一盘田螺,主人夹起一颗田螺一看说:公的!便弃之。又夹一颗又道:公的!又夹又弃,嘴里不断嘀咕:又是公的朋友非常惊讶,心里想:厉害,广西人厉害,连田螺公母都看得出!
也是请朋友吃饭,广西主人有点感冒,发现自己坐在空调风口下,便说:我感冒,不能坐在疯狗边。讲完便换座,朋友不乐意了,啥意思,我是疯狗?闹出了一场误会!
正宗四川乐山方言笑话?
四川乐山方言笑话有:
1.理发、刮胡子(二字四川方言)毛脱
2.是男人就别趴下(二字四川方言)雄起
3.晚上有谜会(三字四川方言)挨黑打
6.拉着娃娃(三字四川方言,下楼格)扯把子
7.脚底流脓不好医(三字四川方言)下烂药
8.西方列强(二字四川方言,秋千格)棒客
9.大儿小儿都窝囊(三字四川方言,下楼格)棒老二
济源方言笑话?
以下是一则典型的济源方言笑话:
有一天,一个济源人去外地旅游,看到当地一种特色小吃,很想尝尝。于是他问老板:“老板,这啥东西?好吃不好吃?”
老板回答说:“这是俺们这的特色小吃,叫‘胡辣汤’,味道特别美!”
济源人一听,心想:“胡辣汤?这不是我们济源的特产吗?怎么这里也有?”
于是他惊讶地问:“你们这也有胡辣汤?”
用方言读出来很搞笑的句子?
搞笑 因为方言有时候会在普通话的基础上增加其他语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导致听起来很有趣。
比如说,“那咋整呢?”这是四川方言中“怎么办呢?”的说法,听起来非常有趣。
还有“不赖呦”,这是福建方言中“不错哟”的说法,也让人忍俊不禁。
咱们来说说四川话吧,有一句很搞笑的话是:“我嘎嘣脆,你嘎嘣脆,他嘎嘣脆,咱嘎嘣脆。”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很脆,你很脆,他很脆,我们都很脆。”
但是用四川话念出来,因为“嘎嘣脆”这个词的发音很有特色,所以听起来非常搞笑。这也是方言的魅力之一,让人在听到熟悉的语言时感到亲切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