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空城计,大家都以为司马懿胆小如鼠,到底是怎样的?
非也。这叫做大智若愚。因为司马懿最清不过了,如果诸葛亮死了,他在魏国就失去利用价值,他自己的地位和生命都会面临危险。一句话,司马懿是诸葛亮的克星或对手,对手死了,活着和存在的意义不大了。加之曹操是何等聪明之人,早就看出司马懿有野心,欲杀之而后快。阻于魏国无人可敌诸葛亮,才没趁下杀手。这样的情形,如果说诸葛亮死了,司马懿还能独活吗?如此这般,司马懿清楚自己的处境,借故赶紧撤兵。
空城计,是诸葛孔明走下坡路的起点,人生转折点。
当年五虎上将之勇冠天下,都撼不动曹瞒的根基。刘关张的去世,孔明自知根源是一手造成的,遗恨千年。
失街亭,司马懿是仅靠一个名不见传的张郃撼动了孔明军事天才的根基。
空城计,是孔明用生命同司马懿为赌注万不得一的无奈,胜败在此一举。
司马懿一生就怕孔明,打不过就躲,躲不过就跑。一个死诸葛,吓退司马百万兵。
空城计不是一次,不知有多少次司马兵优而退。他所关心的是你孔明一夜睡几小时,一顿吃几口饭。你孔明睡不着,吃不下饭还能持久吗,我司马有时间跟你玩。
空城计,好像孔明逃过一劫。但一个张郃试出了西蜀的底线。
杀马谡,是让马谡为战役失败背锅。
后来攻曹魏,已是孔明一生的谢幕。不是吗,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进攻,实属无奈,只能被看作以攻为守。是彻头彻尾的虚张声势。
空城计,是孔明与司马懿一生斗智斗勇的写照。但,谁笑在最后谁笑的最好。
话说三国。三国一统归司马,但诸葛亮在三国的神话留名千古,不是司马能抵的。
空城计,诸葛亮在城楼上的一段表演,哭倒了多少人。
诸葛亮,世之豪杰,千古流芳。
谢邀
这个问题我儿时就想过,司马懿胆子会这么小吗,五几年上小学,听评书,看京剧空城计。印象很深刻,我当时想,如果我是司马懿,二十万大军包围西城。派出象电影,平原游击队,李向阳带领便衣队,去西城侦查一下,就行了,何必退兵啊。后来才知道,小说不是历史,不视较真儿。作者把诸葛亮神奇化了,如,割麦装神,等。无疑对司马懿就是贬低了,丑化了。唱京剧更是如此。
还有种说法是,:诸葛亮一向用兵谨慎,这点对手司马懿深知。在诸葛亮用人不当,失街亭,自己在西城,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只能是出此下策,背水一战。实质是内紧外松,蒙敝司马懿,司马懿万万沒想到,诸葛亮一向用兵谨慎,说句土话,玩悬的,把司马懿蒙了。司马懿并非胆小如鼠,而是判断失误而已。最后,还是那句话,咱不是历史学家,胡侃几句一笑而过吧[大笑]
【司马懿是谨慎的投机者,绝非胆小如鼠之辈】
诸葛亮与司马懿两人是三国后期一对生死对手,可以说两人纠缠伴生,而最著名的就是空城计,诸葛亮智退司马懿。
这就有人说了,要是司马懿再大胆些,那他就能直接擒下诸葛亮来,可是他就这么被吓退了,所以这司马懿简直胆小如鼠。
但这个评断有失偏颇,司马懿的行为其实更应该是一种智慧的体现,谨慎才是战争中最应该保持的心态。
司马懿是不是胆小如鼠,作为他的对手的诸葛亮应该是最清楚的,而诸葛亮选择司马懿到来时以空城计应对,就是考虑到了对方的智慧,才做如此应对。
首先司马懿要是胆小如鼠,他就不会是魏军的统帅,那么统帅军队的不是司马懿,诸葛亮就不会使用空城计,毕竟很多统帅都不会考虑诸葛亮空城计的可能,若是真要遇上这样的统帅,打开城门,就跟向他们投降一样。
其次司马懿若是胆小如鼠,他就不会在濒临城下的时候,因为空城计而退兵,因为作为此战主官,若是事后因为此事追责,他也不可幸免,若是胆小,哪怕明知陷阱也要冲过去,正因为他自信自己的判断,无惧被惩罚,才敢下令撤退。
再次司马懿的胆小其实是种谨慎,作为诸葛亮来说,他知道自己摆的是空城计,但是作为对手,司马懿哪怕猜到诸葛亮摆空城计,他也不能排除对方故意设下陷阱的可能,所以他不会贸然行事,这恰恰是一方统帅必须具备的。
兵行险着是用在非常时期,而这时候魏军已经处在优势,当稳扎稳打,若是贸然进军,让对方有了可趁之机,自己的优势丧失,就等于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