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过去农村人结婚都有哪些有趣的习俗吗?
闹洞房,俗称“掐羞羞妇”、“掐媳妇”和“禳房”,是对新婚夫妇的一种传统的祝福和禳解方式,我们这里过去一直盛行此俗。
当夜幕降临后,不论辈序大小,凡是本村的青少年皆可参与,争先恐后进入洞房嬉闹。届时,不管谁说出难堪过极的话,做出粗俗发指的举动,新娘子和新郎都要忍辱面对,笑脸应酬,不能有丝毫怨恨。
这种场面,一般老年男子不加入。过去闹房是轰轰烈烈的,粗俗的,文明的相互交错、碰撞、花样繁多,越闹越凶。俗信越闹越喜,“人不闹鬼闹”,人们很少有相悖的微词。尤其“掐羞羞妇”的举动,往往让新娘子叫苦不迭,于是,新郎家往往提前请一些大姑娘和小媳妇来护驾,让其少受些掐闹之苦。一场闹房下来,新娘子和护驾者***免不了皮肉之伤。
闹房时,新郎往往躲逃在外。实在躲不过,让人逮住,只好听其任意摆布,或调侃,或捉弄,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哭笑不得,惟一的只有连连装烟求情、乞饶。
闹房闹到不可开交处,逼得身为公公、婆婆的长辈也要抛头露面,替儿媳妇向闹房者装烟、敬酒,让其手下留情,口中积德。
过去农村人结婚确实有很多有趣的习俗。就是现在,仍然还是有很多在沿习过去的喜庆习俗。我是五十年代生人,对于过去农村人结婚的一些有趣的习俗至今难以忘怀。
对于新娘来说,结婚的头一天,要"扯脸",就是扯掉新娘脸上的寒毛,我的母亲一般是做这个活的人,她用两根线索一夹,嘴里含一根线索,一只手上拉一根,通过两根线的夹击,在新娘脸上来回的夹寒毛,如果新娘脸上的寒毛多的话,还会用上地灰。扯完后要用化妆粉在新娘脸上反复揉揉,再洗脸,这道工序就算完成了。
有趣的习俗还有女方家里送亲,就是姑娘出嫁时,要有自己的直系亲属,比如叔子,堂弟等,一般送亲是成双成对地去送,至少要有两对以上,表示吉祥。
还有趣的事就是坐上席。也是一种礼仪,就是女方送亲的到了男方家里,中午吃饭时要根据女方送亲客的长辈,同是长辈的,按照送亲客年龄折大小安排上坐(就是首席座位),然后以此类推安排其他送亲客,如果安排不周就会得罪送亲客。
还有趣的事就是闹洞房。应该说是男方婚礼中最喜庆也是最担心的趣事。闹的好,大家皆大欢喜,闹的不好,不欢而散。闹洞房一般是男方的平辈和下辈的小字辈(就是年龄比男方小 的亲戚朋友)。她们主要是找新娘要吃的东西,或在床头抢铺床的糖果、饼干等食品。
新郎官去女方娶新娘,也是做女婿唯一一次待遇。新娘家長辈,舅、姑父、姨父、村辈份大陪新郎在主家首桌,新郎坐首席。岳父家更安排能讲会道人为新郎拦酒,新郎喝醉那是天大笑话吧。
应该是在八十年代,那时间我们豫南地区大部分结婚前一天都是女方先在家中待客(也就是摆宴席招待亲朋好友)。第二天男方家里待客,女方有抬嫁妆的劳力(俗称“歪脖”),还有长辈等组成的送亲队伍(俗称“送客”),开始是由扁担等抬嫁妆过去,而后几年条件好一点的用拖拉机拉嫁妆。
说起结婚当天更是热闹喜庆,男方一早由家里出发娶亲(本地人叫娶新媳妇),有犟子嘴(负责放炮,协调娶亲),娶妮客(一般有男方嫂子或者近门婶子)两人或者四人成双,再有一个近亲小伙子骑自行车带新娘(那时间新郎不随车去新娘家),(再后来有头有脸的用吉普车娶亲,已经算是最高级的)一般都是六个人或者八个人(需成双寓意好事成双),一路鞭炮,十里八村听到都知道有人家娶媳妇啦。
至于娶亲还有很多规矩风俗,不能一一言表,但那时风俗纯朴,人性简朴,由于没有其它更多娱乐,所以每当村里有人结婚,往往都是每家每户都有礼品送过去,(譬如,单子,毛巾被之类),主家也摆宴席招待左邻右舍,亲朋好友,于是村里便一派喜庆,热闹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