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哪些名人幽默故事?
历史像是一块巨大的厚重毛毡,历史***按照相对的规律工整的交织,构成严密的经纬。但总有那么些例外,像是毛毡上点缀的花朵,用诙谐代替质朴,后来人忍俊不禁。
不知道大家读书时候,有没有上课传小纸条的经历。小小的一张纸,可以写上一两句话,两个人在老师眼皮子低下偷偷摸摸的约好下课后一起去小卖部。但这样的小纸条用来说说这些小事也还好,要是涉及“我是谁?我从哪来?我要往哪去?”这样的问题,恐怕我们就会觉得力不从心。
但有两个人却可以。他们不是学生,也不讨论个人哲学,而是用面对面的书写,完成了对儒学的进一步日本化。他们一个是德川光圀(音同“国”),一个是朱舜水。
朱舜水名之瑜,舜水是他的号。他和顾炎武一样,是明末清初的儒学大家,反清名士。他们都曾参与武装抗清,失利后也都闭门著书立说。但他们又大不相同。顾炎武始终拒绝清廷征召,后半生一直都在谋划集结抗清志士反清复明。而朱舜水多次从日本归国,参加抗清,最后不得已定居日本,客死他乡。
朱舜水去往日本,最初是为了躲避明末战火。匆匆逃去,朱舜水讲起儒学来口若悬河,但一句日语也不会。听说自己的藩国来了位中国的大儒,德川光圀十分高兴,热情的邀请朱舜水住进自己家中,希望向他请教儒学。
朱舜水讲中文,德川光圀听不懂;德川光圀讲日语,朱舜水听不懂。这时候,德川突然想起来自己会写汉字, “对嘛!用写的!”“纳尼?”朱舜水刚刚学会的这句日语就派上了用场。
于是这两个人,分坐于桌子两旁,你写一句,把纸递给我,我再写一句,把纸还给你……就这么来来***,朱舜水给德川光圀讲了儒家的皇权至上思想,讲了重史思想……讲得德川心中燃起了写一本《大日本史》宣扬皇权的烈火。
吃着同样的大米,袁隆平是水稻之父,而我们只是消费者。都是传着纸条,朱舜水就能传播儒学,我们却只会约约课后,还要担心被老师抓住。我们其实都富有创造力,只是结果却因我们的选择而不同。
1917年,24岁的***在长沙湖南一师当老师,当时军阀混战,湘军被桂军击败,湘军溃兵接近长沙,为了防止溃兵劫掠长沙城,并进而危及湖南一师,***自告奋勇,率领一百多学生“志愿军”和二十多名警察,在一师南侧的妙高峰设下“埋伏”。
等到溃兵的队伍接近山脚,***一声令下,学生们突然打起许多灯笼火把,又是放鞭炮,又是敲锣打鼓,趁着夜晚天色昏暗,敌军不了解我方虚实,以虚张声势的战术把长沙城外的溃兵全部缴械,天亮后清查,缴械的溃兵竟有3000多人!
事后有人心有余悸地说:早知敌我差距如此悬殊,万一溃兵和我们发生冲突,岂不危险!
***不***思索地说:这股溃军已是惊弓之鸟,本意在于逃命,如果意图劫掠长沙,前一天就已经进城,何必等到今天。我们打他个出其不意,就是情势使然,不战而屈人之兵。
保卫长沙,***一战成名,人送雅号“毛奇”(毛奇是19世纪德国著名军事家,既夸赞***奇谋妙计,又说的是***的军事能力堪比外国名将,可谓一语双关)。
多年后,在朝鲜半岛,一穷二白,装备万国造的人民志愿军把美帝国主义为首的17国联军堵在三八线,***地教训了侵略者,这次让蒋介石真正认识到了自己为什么斗不过***和***,因为***的力量来自于中国人民!
谢谢邀请,我讲一个兰博基尼的小故事吧。
兰博基尼以前是一个开拖拉机厂的青年,卖拖拉机并没有阻止他的豪车梦,他每天勤恳工作努力赚钱,就是为了能够早日买到自己心仪已久的爱车-法拉利。终于啊,他攒够了钱开开心心的把法拉利开回家了,只是他觉得法拉利的发动机还可以继续优化。于是就跟客服反应,得到的回复无疑是对他的否定。那时候他便下定决心,要制作出比法拉利更快更好的车,不负众望,他的车就是我们熟知的兰博基尼,也算是苦心人天不负.大家从这个故事中懂得了什么道理呢?
提到唐代的大诗人李白,人们在脑海里能够想到的除了无数的锦绣诗篇外,还有他的好酒和狂放不羁。李白以诗歌名世,但他不想仅仅做一个诗人,还渴望建立一番功业,因此他在中年时奉诏进宫,在京城长安呆了三年。在这段时间里李白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一件事就是让当时的皇帝唐玄宗李隆基最宠幸的一个大宦官高力士为他脱靴。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唐国史补》写道:“李白在翰林多沉饮,玄宗令撰乐词,醉不可待,以水沃之,白稍能动,索笔一挥十数章,文不加点。后对御引足令高力士脱靴,上命小阉排出之。”
公元742年,李白酒醉应唐皇召集前去皇宫为杨玉环作诗。因衣着破烂,唐皇赐李白衣物。李白因醉酒无法更换,便唤高力士为其脱靴。高力士自视尊贵但因唐皇在前,遂应之。此后怀恨在心,导致李白的贬谪。
也正是在这一天,李白作了一首诗词,流传千古,至今依旧无人可破。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宋朝黄庭坚本来很佩服苏东坡书法,但他故意嘲笑苏东坡书法,说苏东坡的字犹如“踏死蛤蟆”,苏东坡笑道,你的字不错,像死蛇挂树。他们几个意思?是强调字要有生命力并且不肥不瘦不扁不长才好吗,还是仅仅为了相互搞笑?
苏东坡写诗句嘲笑他妹妹额头太突出,“未出厅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他妹妹苏小妹(不是苏大强)张口就说:“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未流到腮边。”意思是嘲笑苏东坡你自己也不完美,你下巴是不是漫长了一点点?
苏东坡自相矛盾。他写诗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他又说:“书贵难。”
唐宋八大家,苏家就占了三个: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
苏洵,苏东坡的爸爸,号老泉;苏轼,号东坡居士;苏辙,苏东坡的弟弟,号颍滨遗老。
元曲大都搞笑无厘头,说什么“无事无非,快活煞庄家”,又说什么“无用人,诗酒乐天真”。有一首指着汉高祖刘邦开玩笑:“你身须姓刘,你妻须姓吕,……”
明朝唐伯虎写诗说:“他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他人看***!”被周星驰引用。
苏洵
古代历史上有什么著名的笑话?
由于大清闭关锁国,上至一国之君下至满朝文武对于世界的认知和对于洋人的了解几乎达到弱智级,***战争以前,就连见多识广的林则徐也一样,他认为英国人战斗力不高,膝盖弯曲不灵活(这也是英国人见了大清皇帝不愿跪拜的原因之一)因此英国人只擅长海战,登岸后只要清军用长长的竹篙一扫英国人很容易摔倒,再想爬起来是很难的。
他还认为喜欢吃牛羊肉的英国人如果不靠中国进口的大黄茶叶搭配进食,就会因消化不良而死,在上奏道光奏折中和递交英女王的文书中都阐述了这一观点。
无知不可怕,可怕的是大清统治阶层的无知让外国人笑话。😂
谢谢邀请!
标题:相面.
在生活困苦的年代,最难熬的是春季,人们总要想法度过春荒。我们这里以前有个叫徐七的人,不知他在哪里学来的相面业术,一到春季总会出门骗几个钱来维持生计。这一次来到运河镇,一连几天都把人忽悠过去了,而且声誉还不错,都说相得非常准,可也有不相信的,这天早上有两个人,抬者一根木棒赶集,经过摊前,放下木棒走过来,用鄙视的目光说:“小徐先生,你是来卖当的,今天若相不准,以后就别创江湖了。我弟兄二人,我是老大,没有后人,他是老二,有一子。侄儿十五岁那年,闹气出走,三年内没有信影,今年十八了,你要能相出我侄儿现在在何方?我给一块银元。”徐七看了二人,暗想:难题来了,娇生惯养,千亩地里一棵苗,我知在哪里?这是砸摊子的,先冷静再说。少顷,徐七说:“到码头看看吧!来了。”
“真的!”
“真的。”
“如果真来了,一分不少,如果骗我,砸你的摊子!”
徐七吓得想收拾摊子要走,可巧又有一个老者要相面,徐七心里害怕,可又走不掉,只得冷静一下。老者说:“我这双胞胎孙子,今年六岁,除了他妈,谁也分不清谁是老大老二,你今天要能相出来,两块银元。”徐七心里想,又是来砸摊子的,咋办?只得如此了。徐七先让两个孩儿面对他坐好,仔细看了看,面貌穿衣都一样,这怎么办?心里忐忑起来,也不知怎么来了一办法,说到:“一二三,一二三,老大头上冒青烟。”倒也灵验,一个孩子转脸向另一个孩子的头上看了看,徐七一把抓住转脸的孩子,告诉老者说,这是老二,那是老大。老者没有办法,只得给两块银元。
徐七这时真的想走,可也没有走掉,先前抬木头的老大领着侄儿来感谢了:
“徐先生,你为什么算得这样准?”
“二人抬木头不是个來字吗?”
以下是我摘自《笑林广记》的笑话,翻成了白话文,各位看看古人的笑话和现在的笑话有何不同
有一个秀才70岁时得了一子,因为上了年纪有个儿子,就取名“年纪。”不久又得了一子,看着有读书的潜质,就取名“学问,”第二年又得一子,秀才说:这么大岁数还要生子,真是笑话。于是就取名“笑话”。这几个孩子大了以后,没有什么事可做,就让他们去山上砍柴。晚上回来后,秀才问[_a***_]谁砍的多,媳妇说:“年纪有了一把,学问半点也无,笑话倒有一担。”
2:有一个苏州人在别人家帮闲,他经常奉承他的主人说:“主人若是让我替你去死,我也心甘情愿。”有一天,这个主人病了,医生告诉他说:“你已经病入膏肓,不是普通药物所能治好的,必须有活人的脑子入药才能治好。”主人想了半天,忽然想到了这个苏州人,就把他叫来对他说了这个事,苏州人吓得急忙说“啊呀,使勿得,吾里苏州人,从来无脑子个。”
3:有一个男子经常逛妓院,一天他的父亲责骂他说:“不成器的畜生,我去妓院十次,倒有九次看见你。”男子立即说:“这么说,你还比我多去一次呢。”
4:雷公要击杀一个逆子,这个逆子拉住雷公的手说:“你且慢点动手,我问问你是新雷公还是旧雷公?”雷公就问他是啥意思。他说:“你要是新雷公就击杀我吧,你要是旧雷公我要问问你,当初我父亲忤逆我爷爷的时候你在哪里,为什么不击杀我的父亲呢?”
5:有一个书生要过河,可是没有渡船,正在发愁,看到一个乌龟过来了,就和乌龟说:“乌龟哥哥,你把我度过河去,我吟诗谢你怎么样?”乌龟就说:“你得先吟诗,我才渡你。”书生说:“我怕你骗我,先吟两句吧。”乌龟答应了。书生吟道:“身穿九宫八卦,四海龙王也怕。”乌龟一听很高兴,就把他渡过去了。到了对岸,书生续上后面两句:“我是衣冠中人,不与乌龟答话。”
6:有一个商人去嫖妓,问***多大年龄,***说18了,过了几年,商人赔了不少钱,再去这个***那里,又问***多大了,***已经把他忘了,就说17。又过两年,再去***那里,又问多大了,***又说16。商人忽然哭泣不止。***忙问原因,商人说:“你的年龄和我的本钱一样,越来越少了,想到此处,怎么能不伤心呢!”
各位觉得古人的笑话有现在的好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