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口音搞笑段子?
以下是一则关于福建口音的搞笑段子:
有一天,阿明去福州出差,第一次去福州的阿明对当地的方言一窍不通。晚上,阿明在酒店附近的夜市闲逛,看到一家卖小吃的摊位,便走过去想买点吃的。
阿明问摊主:“这个多少钱?”摊主用福建口音回答:“这个十块钱。”阿明没听懂,以为摊主说的是“十万里”,顿时吓了一跳,心想:“这可真是天价小吃!”
阿明壮着胆子又问:“那个呢?”摊主指着另一个小吃说:“那个五块钱。”阿明再次没听懂,以为摊主说的是“五万里”,心想:“看来这里的物价真是高得离谱!”
最后,阿明决定放弃,转身离开。摊主看着阿明的背影,疑惑地自言自语:“这个人好奇怪,怎么一直问价格,却不买呢?”而阿明则在心里默默感叹:“福州真是个神奇的地方,连小吃都这么贵!”
这个段子以福建口音为背景,通过夸张的对话和心理描写,营造了一种幽默、搞笑的氛围。当然,请勿将此段子当真,它仅仅是为了娱乐大家,并非对福建口音的实际情况进行描述。
福州有哪些本地人司空见惯,外地人觉得匪夷所思的事物?
1、4、5问题都是方言的原因。HF不分是福建多数地方特色,不能只说福州,我这还不分an和ang,全国有地方ZC不分等等,全国又不是只有福州人说普通话不标准,没什么好匪夷所思。把和头,简单说习惯这样表达,也有可能是中国古话就是这样说的。福州话有支,现在说把说支都有。我说福州话,好像没想到只怎么说,也是说没有只,只能用头。要说出所有方言匪夷所思的地方,可以写本书了。
在福州,如果你一餐饭都不用喝汤,会被当成怪物,最少他们会觉得你的秉性肯定是属于薄情寡义,心肠狠毒的那类人。
炒苦瓜,要放点糖。
鱼露很香啊,你怎么会觉得臭?
再小的蛇🐍,也是老蛇。
外地人真可怜,放着海鲜不吃,居然去吃鸡鸭鱼肉!
再见……艹,你干嘛骂人?还没有?!你特么的刚才说886是几个意思?
福州话很讲究押韵,有的发音在普通话里是没有的,比如:diang(锅),giang(儿子),qia(管),dv(竹子)等,花生当当壳,吃了莫里了。一条dv giang 溜过K,对面依妹是我妻。
第一个先说个最经典的:口头禅撒以类,撒以类,撒以类!骂人的是撒女类,撒女类,撒女类。这个,很多外地人误会的地方。
第二个应该是我们的鱼露,攀一酱(抱歉,我不知道普通话怎么讲,一种小螃蟹,蟛蜞酱应该是!)还有著名的“凉菜”槟榔芋泥,以及现在比较少见了的油饼等!
第三个说说福州的古建筑,当然不是三坊七巷这类的商业步行街,得去乡下看看的那种百年老厝。这个可能很多福州00后乃至90后都不知道了。我们福州因为气候原因,经常有回南天,那段***来不及换的日子虽然随着科技的发达已经成为了昨天,但是,同志们,我告诉你们讲,那些百年老厝基本上不存在的。最严重的,就是地板砖有点点湿。而且百年老厝普遍都是冬暖夏凉,夏天在走廊以及厅堂睡觉,夜晚就得盖被子!这里,我去过的就丹阳那边的一个,以及自己小时候待过的老厝(现在已经拆了,当初拆的时候,庭院排水管道系统里好多好多癞蛤蟆,王八这类东西)
最后一个,其实我只能说什么时候可以保护一下我们的地方方言?有时候想想也挺可惜的,小时候用福州方言念三字经,念古诗,总有种别样的韵味。现在这批小孩,90后的都有相当大一部分人不说说自己的方言了。我并不是妨碍文化大一统,我只是为我真正的母语搞到惋惜。以后,也许2030年后那批小孩子,就再也不会讲福州话了。以后,也许2100年后,福州话就消失了!乡音无改鬓毛衰?还是山河辽阔,万里同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