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药三分毒下一句神回复搞笑?
“是药三分毒,唯开胃无毒,盖开胃者排毒也”。
说这句话的人是刘纯,明代医家,原文出自《药治通法补遗》
意思是:凡是任何药物,其本身都有一定的毒性,只有开胃的药材才是无毒的,因为开胃的药材其作用为排除人体内的毒素。
这位名医也是独出心裁呀,你们都说只要是药就有三分毒,我非得给你们找出一个没有毒的来
可以回答说即使要有毒也要亲自去品尝,生了病只有去服药,才能让自己的健康快速的好转,当对方说是药三分毒的时候,应当主动去安慰她平时多多的交流,遇到任何困难,主动的伸出援手才能避免彼此之间的健康受到威胁,这就是为人处事的一种礼貌。
你听到过哪些让你忍不住想去插嘴的路人聊天?
有一次在公园走累了,想找个椅子坐会儿,那都有人,看到一个椅子上坐着两个女孩,旁边还有一个位置,我就过去做了。这两个女孩可能刚参加了人才交流会,正在絮絮叨叨的抱怨:工作怎么这么不好找,单位怎么能这样招聘呢?要工作经验,我们刚毕业的学生,哪里有工作经验呀!另一个说:什么都要经验,那那都是经验,难道就没有不需要经验的?我忍不住说:有啊,结婚不需要经验,你历史越空白,人家越满意!然后,那两个女孩就跟看神经病似的看着我……然后她们对看一眼,起身走了。
谢邀。
东北人的聊天,绝对是让我忍不住插嘴的。原因特别简单,就是那一口的乡音,让我倍感亲切。
就在上周,我独自一人在地铁上,百无聊赖地闭着眼睛。正在我迷迷糊糊的时候,听见坐在我旁边的大爷说了一声,你们下班晚不晚呐?一站就一天,挺累的吧。有时间我被这熟悉的口音吸引,睁开眼睛看了看,原来旁边的大爷是对着经过我们这里的地铁安全员说的。
因为是周末,地铁里人不多,安全员就稍稍停留下来,回答了大爷的问题。这开口,也是一口标准的东北话。回答完,安全员继续去巡视其他车厢了。
又过了几站,大爷在门口等着下车,安全员正好又巡视回来了。这二人一见如故,因为安全员在工作期间不能带手机,所以就把电话号码告诉了那个大爷,说着再联系。还问起了人在外乡,最常听见的问题:你老家哪的呀?只听大爷说,我家齐齐哈尔滴。安全员说,我佳木斯滴。听见两个人的回答,一股暖意涌上心头,我心里大喊,我也是黑龙江的!当时的我,恨不得加入他们的聊天。
独自在外乡工作,时间久了,听见亲切的乡音,难免会让我格外激动,不禁热泪盈眶。
乡音就是这么的神奇。原本陌生的两个人,只因同一种口音,就会瞬间熟络起来,好像许久没见的老朋友,一见面依旧亲切,急着互相寒暄。
悄悄告诉大家,在我的家乡坐车时,就算彼此不认识,只要起了话头,大家也能聊得很开心。我的东北老乡们,就是这样的热情,貌似自带社牛buff。
前几天,我受一个朋友的邀请。去他村里帮助修理电动三轮车。经过检查,发现电机引线烧断了一条。控制器也因为电机三条线相碰,烧坏了。
正在更换电机引线的时候,朋友接了一个电话:有家玉米制种公司的人,想到朋友承包的那道沟里,繁育亲本或者是生产杂交玉米***。提出要先到地里,看看隔离条件怎么样。符合不符合制种或者是繁育亲本的要求。然后再看看当地的积温和光照情况,水肥条件怎么样。
在到田间实地考察的过程中,这个自称以前在省厅某保站工作过的X总,口气很大。一副瞧不起任何人的派头。既然如此,当他问朋友说,你们这儿的玉米从种到收,有效积温能达到多少度时。朋友看看我,我就摇摇头。没有吭声。他不是啥都知道么?
从地里出来,到了朋友的老家村里。和村民们聊玉米制种时,大伙儿对收购***的价格不满意:你收一斤***才给四块钱。亩产超过七百斤的部分,才给两块钱。这样算下来,种一亩玉米制种田,才收入两千多块钱。刨去***钱,人工授粉、玉米去雄等的工钱。收入还不如我们种谷子划算呢!
X总撇撇嘴,冷笑一声:你们种的是啥谷子,一亩地能产一千多斤?村民们说是晋谷21号。X总一条腿抖着,深深地吸了一口烟。然后吐了两个烟圈儿。这才开口道:肯定不是晋谷21号!晋谷21号产不了这么多!张杂谷还差不多。
人们都说能产下这么多。Ⅹ总见状,又摆出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来:你们知道我是干什么的吗?我原来就是省农业厅的!育晋谷21号的专家我认识。人家亲口说的亩产六百斤。怎么到了你们这儿,就能产下一千多斤?你们肯定买的不是晋谷21号!……
这时候,我就不得不开口了——因为每年这个村里的谷子***,都是我亲自去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找陈瑛先生买的。他这样瞎说,我当然得插嘴反驳了。
我说我也认识陈老师。经常去陈老师家里做客。也邀请陈老师多次来村里指导晋谷21号和其他的谷子品种生产。亩产一千多斤的地块,陈老师也去过。并且准确地估算了产量(与实际产量相差不到十斤)。我问培育晋谷21号的专家,买了晋谷21号***。种下的却不是晋谷21号?你是凭什么认定,我们买的***,不是晋谷21号的?
此人久跑江湖。脸皮极厚。被诘问后神色不变,好像是问别人似的。不过,从此之后,不敢再眼高于顶、趾高气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