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名将白起为何禁止士兵吃羊肉?
打仗前,为何白起下令不准吃羊肉?
其实这个题目并不准确,并不说白起所有的仗,都禁止士兵吃羊肉,而这次禁止士兵吃羊肉,是在长平之战后期,白起想要打一次打的奇袭战,而下的这道命令。
但白起具体命令的内容,也不是不准吃羊肉,而是所有将士以配发冷食,而且常食的冷肉由羊肉换成牛肉。
解释完了题目,我们接着说白起为何会做出这样的规定。
首先,奇袭战讲究的是隐蔽行军,出其不意,方能取得战争的最大胜利,而如果士兵吃饭还生火做饭的话,军队的位置就会暴露,你可能会说,烟才能传那么远,烟虽然传不多远会消散,但却很危险。
古代的烽火传信的原理不就是利用烟会上升的特点嘛,再说了古代可不像我们现在这样高楼大厦林立,那时候平原之上可是能一望千里的。
其次,羊肉的味道很独特,膻味可以传播的很远,全军上下如果都吃羊肉,那形成的味道更不容易消散了,再加上风一吹,那么直接就告诉了敌人:我们已经快到了,等我们吃好羊肉就打你们。
这不是摆明了让敌人做好准备嘛,这样一来白起想打的奇袭战,也就变成了攻城战,其难度系数会提升一个层次不止。
最后,羊肉的味道还会吸引周围的食肉动物,进而造成对士兵的威胁,毕竟突袭战是不可能有营垒作为屏障的,和衣而睡,露天而食,吸引来了食肉的狼群,那可是相当有威胁的一件事。
你可能会说,那吃牛肉不是一样嘛,还真不一样,牛肉的传播能力没有羊肉强,你可能还会说,动物都怕人的吧,其实这是现在动物的习性,古代的动物,其凶残程度还是很惊人的。
为此,还出现了一个关于白起的小故事,有一个爱吃羊肉的士兵,在作战中偷偷藏了一包羊肉,等到夜深的时候,自己开始享用美味,但没多久帐篷里的士兵都问到了味道,于是大家一起分享着吃。
细节决定成败。白起军中禁吃羊肉,便是很好的诠释了这句话。
白起一生征战,无有败绩,取决于他对待每次战役的心思缜密,对每一个细节的把控。
长平之战前夕,白起忽然在军中发布一条军令:禁止生火造饭,吃冷食,最后,禁吃羊肉,改吃牛肉。
秦人爱食羊肉,不信看如今的羊肉泡馍依旧出名,所以对白起突然改吃牛肉的事情非常费解,但身为大头兵,咱也不敢说,咱也不敢问,反正有的吃就行。
但白起低估了一个吃货对待美食的感情,结果有一个士兵就私自藏了些羊肉,等到熄灯睡觉,偷偷爬起来吃。
羊肉的香味儿把同军帐的其他人都闻醒了,大家也馋了好久了,跟着一起吃了起来。
正当大家吃的美的时候,白起进来了,给他们加了点“餐”:一人二十军棍。
看到几个人挨了军棍有点不服气,白起就说了:
“这全军上下成千上万的军帐,你们以为我是怎么知道你们吃羊肉的?你们闻闻自己身上,羊肉的腥味50步开外都闻得到,我能闻得到,敌人就闻不到吗?”
士兵听到白起的训斥,才知道自己犯了大错,别看小小的羊肉,真有可能在战斗中提前暴露自己军队的位置,让赵军占了先机,不知道多少人因此而丧命呢!
这个问题,***君为你解答,绝对不落俗套,合乎逻辑和情理!
长平之战中,秦国名将白起之所以下令禁止士兵吃羊肉,更改为酱熟牛肉,其主要目的就是避免因羊肉膻味浓烈而提前暴露秦军的举动,进而影响战略和战术的部署。
有些朋友提出质疑,认为几十万大军或行或驻,其行踪早就被对方派出的斥候发现了,哪还需要通过闻羊肉的气味来暴露?
这个观点乍一听觉得有理,但其实是这些人读史不细仅凭借常规认识予以猜测所带来的错误之见。要搞清楚这个问题的真相,我们必须先来还原一下彼时“长平之战”的战前态势。
长平之战最早是因韩国上党郡的归属权争端而起。公元前260年,秦将王龁率领秦军向驻守长平的赵国军队发起进攻,与其对垒的是赵国名将廉颇。老成持重的廉颇在初战失利之后便开始坚守不出,想让秦军不攻自退。无奈之下,秦国便派细作到赵国国内散步流言,说秦军最怕的并非廉颇,而是精通兵法的赵括。不料赵王果然中了反间计,认为廉颇着实窝囊,于是临阵换将,用毫无实战经验的赵括换下了身经百战的老将廉颇。
而当秦国知道赵军换将之后,心里乐开了花,悄悄的用名将白起换下了王龁。为了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秦军这边严令:换帅一事作为最高机密,泄密者格杀勿论。
赵括坐镇前线之后,一改廉颇龟缩防守的持久战策略,四处寻机与“王龁”一决高下,企图一战击垮秦军。而赵军这样的意图和心理,恰恰是白起所希望的。
于是,白起命秦军主力与赵军稍一交锋便佯装败退,且战且退的“咬敌”战术成功将轻敌的赵军引诱至预先埋伏好的地界。同时又偷偷派出一支两万五千人的精兵绕道突袭赵军的后方,截断他其退路,此外还命一支五千人的轻骑兵不断的穿插和搅局,最终将赵军分割成两个孤立的单元,并分而围之。最终,赵军主帅赵括突围失败后被射成刺猬而亡,45万赵军悉数被坑杀。
实际上,秦军除了上述所提到的三支队伍外,还有另外两支,提前埋伏在两侧山林之中,只待赵军入瓮之后,便得令杀出,协助中军主力合围赵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