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哪些有意思的客家话谚语、童谣、名言、笑话、故事、绕口令等?
我知道的不多,谚语该记得两个:
1、食唔穷,着唔穷,么划么算一生穷。
2,人勤地献宝,人懒地生草。
童谣:排排坐,唱山歌。 爷打鼓子涯打锣, 心舅灶背炒田螺。 田螺谷,刺到家官脚, 家官呀呀呀,心舅笑哈哈。
有些童谣不文雅,但听了令人心情畅快!
小小子儿,
坐门導儿。
哭着喊着要媳妇儿!
狼来了,娘抱着。(zhao)
虎来了,娘哄着。
杨树底下尿羊尿,大羊尿了小羊尿。
漏勺子舀热油,越舀越流。!
(对不起,我越界了,我客家人,我是汉族人)!
让我来给大伙说说客家童谣:童谣嬉声戏语于坊间乡野的众儿童之口,通俗易懂,朗朗上口。
比如一首《月光光》“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莲塘背,割韭菜;韭菜花,结亲家,亲家门口一口塘,养个鲤嘛八尺长,短个拿来煮酒食,长个拿来讨新娘。”
《月光光》是我们客家地区传唱最广泛的童谣,看似简单平易,但一个“秀才郎”却寄托着无数客家学子对未来的美好向往。这首客家童谣是我印象最深的,从小听到大,好经典的!
其他比如“点虫虫,虫虫飞,飞呀飞呀飞。。。”“排排坐,唱山歌。 爷打鼓子涯打锣, 心舅灶背炒田螺。 田螺谷,刺到家官脚, 家官呀呀呀,心舅笑哈哈。 (排排坐)”。
现在我也唱些客家童谣给宝宝听,蛮喜欢的!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还是需要后一代的传承下去,失传了就可惜了。
你童年中有哪些印象深刻的童谣呀?留言讨论下。
【南粤客家人】定期推送高颜值旅游景点图文,美图美景美食,欢迎关注!
有人想问,那我就答一个故事,一个耸人却有教育意义的故事。
以前博白有个男的姓龚,生了三胞胎,分别取名龚平、龚正、龚开。这个家庭比较辛苦,因为上边还有一个老的,***的是老人还能健在,于是老人便辛辛苦苦帮忙带孩子。五年后,孩子长大了习惯走路了,但老人却是老了只能躺床上。男人因为生活艰苦,就叫三个小孩与自己一同去把老人抬到一隐蔽的山上XX。三小孩轮流负责扁担的一边,男人负责另一边,老人坐簸箕上。好不容易抬到一个合适的地方了,男人就把扁担簸箕老人都扔那,赶紧叫三个孩子跟自己回去。但大娃公平却呆了一下,随后便把扁担以及其他能带走的东西都带走。男人说,这些就不要带了,不吉利。龚平说:不行,等我长大了你还要用这些呢!吓得男人赶紧把老人抬回去好吃好喝地供着。
本人岳家是清初由广东”填四川”的客家人后裔,至今讲客家话,成都称为”土广东”。堂主提的这些东东似乎与一般成都人无区别,只是用客家话表达。比如成都人调侃某人神气会说他”猫儿趴神龛”(旧时堂屋有”天地君亲师”牌位,上方有个小香炉,放在横插上墙上的木板上称神龛。面积很小,猫爬上去后很难容身,于是弓背收拢四足,尾巴竖得老高)。他们只是用客家话讲,且称猫为”喵公”。其他无区别。
你还记得家乡的“童谣”吗,你对它有着怎样的感情呢?
我很深刻记得家乡的″童谣"太多了,大部分已经时过近迁和忘记了。我们老家祖辈都是农民以种地为生计,所以对一年一季的二十四个节气以农为本,必须读懂,背诵熟练。大人给孩子们教会了形成了我们家乡的"童谣,在希望的天野里只听到二十节气动听的歌谣响彻在黄士地里,至今回味无穷。
春雨惊春清冬天,
夏雨芒下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我到现在记忆忧新,幸苦的农民,一年四季必守二十四节气,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耕耘者。抓紧季节忙生产,秋收及时保丰年,一年四季不得闲,农民要以食为天。
!
如今我还记得住的家乡童谣,是奶奶的口口相传。
盛夏时节,纳凉的晚上,搬一张竹床躺在上面。奶奶拿蒲扇轻轻摇着。望着天上的月亮,她就教我念起来。
月亮粑粑窄(家乡话念责),堂屋里来了客。
爹爹打酒喝,婆婆舍不得。
一首童谣,记录的却是那个时代生活的印迹。
客人来,主夫想以酒相待,主妇却舍不得花钱。生活的场景画面跃然纸上。
燕子来,***财!
秋天的时候,奶奶教我的童谣,就是看着天上飞过的大雁,随口而出。我们家乡把大雁叫an,于是那个简单的歌谣就是这样念的。
雁,雁
我出生在鄂西的土家族,这里有着古老而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其中的山歌、哭嫁歌、跳丧舞、摆手舞……都出自于土家先祖的原生态生活场景,可谓是货真价实的活历史!
记忆中最早学会的一首家乡儿歌名叫
《扯谎歌》
打胴胴、上茅坡、三岁伢伢会唱歌、唱的么子歌、唱的扯谎歌、风吹岩头磊上坡、一匹鸡毛沉登底啊、一扇石磨泅过河、去时看见牛生蛋啊、转来看到马长角。😄😄😄
只字未改,此生难忘,朋友们能看懂么?
虽然过去三十多年了,但一些童谣仍然如在耳边。它是美好的回忆,也是时代的印记,更是美好童年的象征。
比如小时候尿床,就有这样的童谣时常在耳边响起——
谁床尿,
尿床精,
半夜起来数星星,
把字天亮天不亮,
巴它天明天不明,
***欺得青么疼。
在无聊的时候,当时照顾我的老姥,会抱着我逗我玩,边抱着我抖动边唱——
谢邀。小编童年在八十年代的鲁南度过,旧时一首家喻户晓的童谣,相信现在70、80后多熟悉。
八十年代生活简单,却丰富多彩。那时村子中心有个小卖部(门市部),那就是小孩子的天堂。我们常在那里玩耍,唱着“滴滴答,滴滴答,北京来电话。让我去当兵,我还没长大。”
大家还会争执:“先给我打电话了”;“你说说电话什么样子”;“你最矮,当不了兵,还吹牛”。诸如此类……那时很单纯,很神气,很向往。
八十年代很多歌唱祖国、边防和军人的歌曲,十五的月亮、血染的风***、战士第二故乡、澎湖湾……人们的爱国情怀很淳朴,很真挚。当兵是很光荣、神圣的,哪个小孩能得到一颗五角星,都会兴奋地向其他小朋友炫耀几番。
可是,那时我们真的都没长大,我们当不了兵,甚至都没有见过电话。电话对我们来说代表一种新生活,很憧憬,很兴奋,很期待……那时想的很简单:电话响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呢?
那时总希望快些长大,好像长大了一切都会实现:一身绿装,五角星的帽子,那么精神,那么神气。那时就可以打电话了,我们都知道的。
再后来,就是那群唱着“北京来电话,让我去当兵……”的小孩中,有四个人实现了梦想,其中一个是我姑姑家的表哥。
我最终选择了继续读书,在他们眼里好像我就应该好好读书。曾经有些同学建议,自己也想过报考军校,想想自己本来就不大又近视的眼睛……
八十年是被春风吻过的年代,简单,淳朴,真挚,温情,人们对生活充满热情和渴望,就像那首对未来充满自豪和憧憬的童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