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汉字有趣的故事,枇杷与琵琶?
  2. 关于枇杷的典故传说?

汉字有趣故事,枇杷琵琶

明朝文人沈石田有一次收到友人送来的一盒礼物,并附有一信。

信中说:“敬奉琵琶,望祈笑纳。”他打开盒子一看,却是一盒新鲜枇杷。

沈石田不禁失笑,回信给友人说:“承惠琵琶,开奁(lián)视之:听之无声,食之有味。”

笑话枇杷顺口溜大全,笑话枇杷顺口溜大全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友人见信,十分羞愧,便作了一首打油诗自讽:“枇杷不是此琵琶,只怨当年识字差。若是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

意思是“加入琵琶能结果的话,那全城的箫就都开花了”

枇杷、琵琶同音不同义,沈石田的友人张冠李戴,闹了笑话

笑话枇杷顺口溜大全,笑话枇杷顺口溜大全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枇杷的典故传说?

苏东坡“客来茶罢空无有,卢橘杨梅尚带酸”。有人问他:卢橘是什么果子?他说“枇杷是也”。后来有些书里也跟着说“枇杷,一名卢橘。”我想,这多半是苏学士“想当然耳”。因为,在司马相如的《上林赋》里说“卢橘夏熟,甘橙楱,枇杷橪柿,亭奈厚朴”。几样东西是并列陈述的。可见卢橘是卢橘,枇杷是枇杷,中间是不能划等号的。李时珍说:“注《文选》者,以枇杷为卢橘,误矣。”是很对的。

杨万里写枇杷诗道:“大叶耸长耳,一梢堪满盘。荔枝多与核,金橘却无酸。雨叶低枝重,浆流沁齿寒。长卿今在否,莫遣作园官。”前面六句,对枇杷的性状还算描述准确,但没有诗味。虽然孔夫子说过,读诗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但诗歌毕竟不是植物教科书。郭沫若写《百花齐放》,就是一个失败的著例。杨万里的这首枇杷诗倒像开了郭氏这类诗的先河。至于最后两句,更不知他说些什么。司马相如虽然在《上林赋》中写到了枇杷,但他并没有表现出馋涎欲滴的模样,也没有如孙猴子有偷蟠桃的记录,做不做园官有什么打紧?

还有一首有关枇杷的打油诗,道是有人送枇杷与人,附函说:送上琵琶两筐云云。收礼的人于是作诗道:“枇杷不是这琵琶,只为当年识字差。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诗虽俏皮,但一面吃着人家送来的枇杷,一面作诗嘲讽,也让人觉得不是滋味。中国字那么多,要不写错几个字,也难。如果写错两个字就要作首诗,这样的诗是可以无穷无尽的。记得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吧,刘半农是北大招考的阅卷官,因为考生写了几个错别字,便***诗兴,做了好几首阅卷杂诗,把考生大大地讥讽了一顿。其中一首因学生把“留学”写成了“流学”,刘先生便道:“先生犯了弥天罪,罚往西洋把学流。应是九流加一等,面筋熬尽一锅油。”鲁迅很不以为然,写下了《“感旧”以后(下)》这篇文章,认为可笑的不是那些刚刚毕业的中学生,而是以此作为笑柄滥加讥讽的大教授。送枇杷的大概不是中学生,识字不多或许因为没钱读书,或许另有其他的原因。倒是那些自以为官高权重,本事比天大,到处题辞而又到处出丑、别字连篇的人,脸皮比城墙还厚,不妨刺他几句,但这样的人倒是很少有人去讥讽的。

笑话枇杷顺口溜大全,笑话枇杷顺口溜大全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相传,有对老夫妻儿子名叫龙仔,自幼聪慧过人。美中不足的是,龙仔经常生病,咳嗽不止,看了许多郎中都没治好。老夫妻爱子心切,便带着龙仔不远万里,四处寻医问药,盘缠也用光了,一家人饥肠辘辘。

他们路过一家寺院时,遇到一位老和尚种果树,便上前乞讨,老和尚看一家人老实敦厚,便询问为何落到如此境地。这一问,妻子哭了,向老和尚仔细讲述了龙仔的病情和一家人为了给他治病所经历的磨难。老和尚看了看龙仔,心疼地问了他几个问题,发现龙仔口齿流利,聪敏可爱。于是,老和尚安顿好这一家老小,并答应为龙仔治病。老和尚用枇杷果制成枇杷膏,送给龙仔服用。没过多久,龙仔就不咳嗽了,身体也变得强壮起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笑话枇杷顺口溜大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笑话枇杷顺口溜大全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