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_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这说法并不严谨。一般人在提孝弟这两字的时候是指言行,有些人支撑其孝弟言行的内在动力是爱,很多人支撑其孝弟言行的内在动力并不是爱,而是虚荣心,是野心,其言行只是满足其虚荣心或实现其野心的工具。
再说犯上作乱。这个词是对某种言行贴上去的主观标签儿。所以,人有可能会因野心私利而犯上作乱,也有可能为了造利于天下而***取的言行,被扣上“犯上作乱”的大帽子。所以,孝弟与犯上作乱,没有必然的联系。
第一部分
- 只有有若和曾参,一直称有子、曾子,另外冉有和闵子骞(qiān)偶尔称子。
- 所以有人推测《论语》主要是有若和曾参的***撰述的。
第二部分
-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 孝敬父母叫“孝”,敬爱兄长叫“弟”,即悌。
- 在家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却喜欢触犯上级的,这种人是很少的。
-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 规矩老实,不好触犯上级,却能作乱造反的,这种人根本没有。
-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第三部分
- 程颐说,“孝弟”,是一种顺德,和顺之德,“孝弟”之人,就不会有犯上悖逆之事。
- 德有本,本立则道充大。
- 孝悌是在自己家,然后仁爱及于物。
- 儒家叫爱人悯物,不仅爱人,也珍惜物品。
- 在五星级酒店西餐厅吃饭,那餐巾纸特别厚特别大,使用的时候,撕成两张节约着用,这就是悯物。
- 在家孝悌的人,自然养成仁爱之本,所谓亲亲而仁民也。
- 先爱自己家人,然后才会爱别人,自己家人都不爱,不可能对别人有真情。
- 孝悌是为仁之本。
- 儒家强调孝悌,不仅仅是一种家庭观念,而是强调爱自己家人是仁爱之本,“亲亲爱人悯物”,只有爱自己家人的人,才有可能爱别人,爱国家,爱地球。
- 如果一个人都不爱自己的家人,却说他爱国家,那必是奸恶之人,他就会行犯上作乱之事,正潜伏着呢!
有子:姓有名若,字子有、子若。论语三子之一。
论语三子:孔子、曾子、有子。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据史记所记载,有子生于公元前508年。比孔子小四十三岁。是孔子晚年最重要的***之一。
其:语气助词。
为人:做人、做为一个人。
孝和悌,都是心里的态度,不是做事的规矩。
孝,是有固定对象的。在家里,是父母、是长辈;在工作,是上级、是领导;在古代,还要加上君主。
悌,是用谦虚的心态对待人。别人要做小,自己不能做大,要用平等的心态待人;别人要做大,就让他做,自己把握好分寸,不逢迎、不憋屈、不笑话、不使坏。
这是学而第一第2章。
原文是: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有子,指的是孔子的学生有若。所谓“孝弟”,宋人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注曰“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弟”。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中进一步解释道,“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为替,指的是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最后一句中的“仁”字,钱穆先生《论语新解》中认为“仁者,人群相处之大道”,而杨伯峻先生认为“仁”是孔子的一种最高道德的名称。
这章翻译成白话文是说,有子说,如果一个人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却喜欢触犯君主、双亲和上级,这样的人是很少有的;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做一些造反乱常的事的人,这样的人是没有的。有德行的人专心做一些根本的事情,根本建立起来了,“道”也就产生了。孝敬父母、尊敬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吧!
下面是个人点评:从这章我们可以看出,在儒家看来,对父母的孝顺不仅仅是一种家庭内部的道德***,推而广之,更是维持社会秩序的基本道德力量。我认为,咱们中国人最注重家庭观念、最重视孝顺父母,强调“百善孝为先”,不仅是一种道德的体现,同时更是维护社会正常运转和发展必须遵守的社会准则。
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翻译为,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孔子以仁为核心,仁者爱人,仁的核心便是孝悌。***规开篇也说:“***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可见孝悌是古代衡量一个人的首要指标。何为孝悌?“孝”字上为老、下为子,意思是子能承其亲,并能顺其意,“悌”就是兄弟姊妹之间的感情。有句古话“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一个大忠臣必定是个大孝子,大孝在于天下,自古忠孝难两全,说这句话的往往选择尽忠而非尽孝,因为忠于国家忠于民族是大孝,是大爱。对孝诠释最深刻的便是写出《陈情表》李密,汉武帝还创造了“举孝廉”这一选拔人才的办法,可见孝子在以前是抢手货,倡导孝悌,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巩固统治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