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遇到讲方言英语的老师,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我没留过学,但知道置身于一个语言陌生的环境中是个怎样的滋味。
不要说留学国外了,就是国内,每个地方都有方言。虽然大部分人懂普通话,一但遇上浓重口音的方言,相信很多人会愣在原地的。听不懂方言一点都不丢人,也降不了自己的身价,因为我们自己说出的方言,其他人照样听不懂,我们会想尽一切办法去解释其含意。
还在上高中时,我的英语老师就是英国老师,在他的引教中,我们总认为那是纯正的英语,我们也引以自豪,我们的英语是英国人教出来的,不管走到哪里都会是一路畅通的。然而这种自豪很快就被击得荡然无存了,一个星期天下午,我们四五个同学去转街,很稀奇地遇到了三位荷兰人。他们两男一女,在兴高***烈地谈着话,我们几个人都没听懂他们的一句话,以为他们用的不是英语。在好奇心的促使下,我们放慢了脚步,几乎和荷兰人合成了一群。他们认得我们是学生,就很礼貌地跟我们打招呼,原来,他们是在用英语交谈。因为,他们打招呼的话我们都听明白了。等到进一步交谈时,我们被窘住了,他们也是半张着嘴,眼睛瞪得大大的,显然在用浑身的每一根神经来扑捉我们的每一个字的意思。我们四五个人,使出了浑身解数来阐述自己的意思,用“三番五次”来形容最恰当不过了。他们还一个劲地反问“what.what.........”,我们几个人无不面红耳赤。他们每问一个问题,也是一遍又一遍地解释,嘴不停地说,手不停地比划。天哪,天底下的英语竞然相差这么远!
后来,我们问了我们的英语老师才知道,原来他们英国本国,每个地方的英语都有其特点,那就是口语方言,他自己也很难完全明白。就是官方英语,由于受方言影响,其发音也不尽相同。如果到了其他国家和地区,英语的发音就更难统一了!他笑了笑,摊开双手耸耸肩,鼓励我们大胆地说英语,再不要纠结发音问题了,等敢开口说话了,自己的厚脸皮会慢慢地纠正自己的缺点的。
不管是谁,每到一个陌生地方,他都会有一个适应期,等过了适应期,一切问题都会向好的方面发展的。学英语也一样,对每个老师也会有适应期,这就要耐着性子认真听课,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会无形中接受这位老师的。
你能听出洋人的方言,说明你洋文水平,高,实在是高!你学的标准洋文,在洋人社会上未必流行。正如咱们中国老百姓讲话很少能和央视主持人一样标准。就如当年赵忠祥红极一时,我就说过,他讲的是北京土话,不是标准普通话。
曾经读高中的时候,学校有一个外教是澳洲人。老实说那会儿自己英文很烂,根本听不出口音这么高深的东西。即便是大学过了6级,就我们当年那种哑巴英语,做做题还行,听也是听不出口音的。对着字幕看美国电影,除了电影里为了突出人物特点,而刻意加重了的大老黑和俄国人说英文的口音以外,其他口音我也是听不出来的。
直到后来参加工作了,实际接触了各个国家的客户,自己可以无障碍和老外英语交流了以后,才开始意识到原来即便是英语是母语的国家,也有那么不一样的口音。再然后看美剧,电影也可以轻易的分辨各个国家口音了。
所以,我的结论是,只有本身英语不差,加上口语听力比较过关的人才会介意老外的口音问题。就绝大多数人来说,是根本无法分辨的。就好比对我来说什么缅甸泰国越南话,我根本分不清谁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