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流传的孙盛《蜀世谱》关于马岱的记载是杜撰的吧?
孙盛是东晋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一生著述颇丰。有《魏氏春秋》《晋阳秋》《文集》《蜀世谱》等等。《三国志》裴松之注《世说新语》书中多有引用孙盛的著述。
孙盛所处的时代,距离蜀汉灭亡不足百年,其所著的《蜀世谱》绝不是空穴来风,可信度应该是很高的。马岱做为马超的族弟,在《三国志》中没有单独列传,只是在其他名人的记述中略有提及。而孙盛在《蜀世谱》中,对马岱的记载就比较详细:马超从弟岱,腾兄翼之子。父翼入许为北军中侯,后还凉州。凉州乱,将亲族数十西入。岱弟伉,随翼西入或至西海。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马超的从弟马岱,是马超的伯伯马翼的孩子。马超被曹操打败后,带领马岱投奔汉中,马翼带领马岱的弟弟马伉数十人逃到西海,也就是今天的里海。
1000多年后的2017年4月的一天,非人所思的一幕发生了:在央视4 套《汉语大赛》的节目中,一个来自亚美尼亚的女孩突然地提到:我是三国名将马超的后裔。
亚美尼亚所处的位置在里海,中国古称西海。那里自称马超后裔者有几十万人之多,他们的说法不是道听途说,是有史学依据的。据波斯史记载,曾经有一队来自大秦(当时波斯对中国的称呼)的人来到波斯,其首领叫马抗,自称父亲是因为得罪了中国的皇帝遭到追杀,不得已跑到波斯避难。波斯国王对马抗的才识很欣赏,于是便挽留他们为波斯国效力。
亚美尼亚著名历史学家摩西在他所著《亚美尼亚史记》中有这样记载:马抗因罪出走波斯。中国皇帝听说后,派人来到波斯索要马伉,扬言如波斯不交出马抗,便兵戎相见。当时波斯萨珊王朝的君主阿尔达希尔一世不想交出马抗,也不敢得罪中国皇帝,就让马抗投奔其属国——亚美尼亚。亚美尼亚国王蒂里达特斯二世收留了马抗。马伉入乡随俗,改姓马米科尼扬。以马字做为姓氏的开头,彰显他不忘故土、不忘祖先。后来,马抗因战功获得亚美蒂里达特斯二世分封达隆省,亚美尼亚的马氏家族从此开始兴盛起来。与之相对应的是:阿尔达希一世统治时期在公元226一240年,蒂里达特斯二世统治时期在公元217-238年,这段时间,正处于中国三国末期。
2006年1月20日,《环球时报》驻亚美尼亚记者马良在头版头条也刊载了这样一篇文章——《马超后代扎根亚美尼亚》,详述了在亚美尼亚发现马米科尼扬姓氏来源、演变,以及马抗后裔与马超的的关系,以及马伉后裔如何成为亚美尼亚早期的民族英。
不少学者不认同亚米尼亚马米科尼扬家族是马超后裔的说法。一是中国皇帝派使者出使波斯,索要马伉一族。如此大事,在中国史书中竟无点滴的记载,实不可信。二是马坑二字是译音,究竟与《蜀世谱》中所说的马伉是不是同一个人,还有待考究。目前断言马米科尼扬家族是马超后裔有些牵强附会了。
山高皇帝远,秦火烧不到,所以在我没见到它之前,只能说可能是真的,而不敢断定为真的!最近此处中华文武君,发了好多篇自伏羲始的历史,我则认为是真的,因为我研究过了!
首先,开篇第一句就是错的。
马岱是马超的从弟,既然是小字辈,怎么会有“伯某”这样大得出奇的字?同一时代,蔡邕字伯喈,姜维字伯约,这个伯字就是表示他是家族里同一辈的老大。司马懿字仲达,为什么不是伯达,就因为他上头还有一个哥哥,叫司马朗,人家才是伯达。为什么不是叔达,因为他下面还有个弟弟司马孚,人家才是叔达。
问题来了,马岱既然不是一辈里的老大,你凭啥叫伯瞻?真这么叫,马超不得大耳刮子煽你几个?
那么为什么会有人说马岱字伯瞻呢?是因为日本的业余爱好者去翻《陕西省扶风县乡土志》,发现了一条"马岱字伯瞻腾之从子蜀汉拜平北将军封陈仓侯谥曰武侯"的记载。
但实际上这是个不可思议的错误,因为原出处是《江都县志》中有"马岱字伯瞻成化丙戌进士。"有古代史常识的同学,你一看这个,就是这里的马岱根本不可能是三国那个马岱,因为三国哪里来的进士,而且马岱又不是文人,考什么进士?
而且江都在扬州一带,马岱明明是凉州人士,跑扬州去做什么?
再一细看,答案揭晓了:成化这个年号,哎哟喂啊,那可是明宪宗朱见深的年号啊。
所以,读史不仔细,以及文史基本修养的缺乏,是在乡土志一类文字中很常见的,大家千万不要把这种现代的乡土志当作史料依据,不然很容易闹笑话。
还有人将这个笑话托在晋人孙盛头上,说是他写的。但孙盛的史学作品,分别是《魏氏春秋》二十卷、《晋阳秋》三十二卷、《魏氏春秋异同》八卷,《魏氏春秋》和《晋阳秋》早已亡佚,你说他怎么会有空编一个马岱子孙跑到西亚的鬼故事。
从来没有听说过一本书叫这个名字,一看就是小小的民间小说。对于***,看看就可以了,不要有过高的人物代入感,无论作者怎么想写的符合事实,但受限于需要销售的听众,以及作者个人的情感,都会夹带很多私货的,有些私货是基于历史的合理想想,还可以看一下,不过也仅仅是一家之言,不足为外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