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影《夺冠》?
看《夺冠》的那天,第二首结尾歌曲都快唱完的时候,人们才开始陆续走出去,影片给人的震撼是那样的强烈,一霎时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的那个场景。
八十年代初,体育比赛对中国人的生活来说远比现在重要的多。如今,拿个世界冠军或许只是一个体育新闻而已,而八十年代初的时候,意义要大得多。那时候我还在北大读书,男足、男羽、男排、女排、甚至举重一有比赛,楼道里就会摆上一个黑白9吋的小电视,学生们早早摆上小板凳排队,然后一起叫啊喊啊的。那时的体育比赛对人们的精神影响真的是很大的。
两场赛事都闹出了事情,一个是男排在香港亚洲区域赛对韩国的比赛,那场球汪嘉伟大放光彩,另一场就是女排世界杯对日本,也就是电影中的那一场,学生们实在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摔了不少暖壶,拆了不少床板,烧了不少扫把,先是在东操场,之后又跑到大街上去了。当时觉得挺荒唐的,所以人们想了一个好听的口号,“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结果很有效,校方没追究,将损坏的东西补上了!
女排的首冠给那时的中国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影片中比较巧妙地从多个场景反映了这个影响,不过看上去完全属于历史了。赛场上,那时的孙晋芳、曹慧英、周晓兰、杨希都是令人敬仰的角色,不过影片中基本都集中在郎平、陈招娣、和教练身上,而郎平的女儿显然很难演出她母亲的状态了!不过还好,还看得过去。
巩俐的表演非常不容易了!不愧是大演员,每个细节都很精致,尤其是涉及到情绪演绎时更是精彩。唯一的缺憾是演员毕竟不是铁榔头,巩俐的眼神缺少了那种凌厉坚毅的味道,多了些柔和温润的气氛。也难怪,毕竟铁榔头世间只有一个啊!
时光荏苒,女排精神是不是还是原来的本质?影片中提出了不少有亮点的思想,但是却没有展开来说,使得影片在竞技***和思想深邃之间显得有些摇摆,有些两头都不凑的感觉。或许,这就是遗憾艺术的一种宿命?
无论如何,《夺冠》是一部好片子,而女排精神更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因此,我真希望这样的片子会不断出现,这样的精神能永恒保持。不过,记得在那场电影中,我看到的观众都头发花白了,不知其他场次中,是不是黑头发的会多一些?
首先感觉拍的很好
看到了时代精神的递进
也看到了运动员对冠军🏆的认识提高
更看到郎平对世界排球新思路的认同
看到导演对排球运动的把握
唯一一点就是有夸大成份
也是啊
世界上允许成功者夸大
在看《夺冠》之前,听说过很多评论,大多数是叫好的,所以也是满怀期待走进电***,也很开心能有人陪着观看这部自己一直想看的电影,感觉比较有意义,特此记录一下。
可以说这部电影是国产体育片的一个新高度了,既有弘扬女排精神的主旋律,又有电影场景的可观赏性。排球是几大球类中我唯一没有接触过的,所以对中国女排的比赛也只是关注一些比较重要的赛事,但是中国女排姑娘那种掉皮不掉队、流血不流泪的精神一直深深的鼓舞着我。郎平说朱婷和她很像,我理解成郎平和朱婷她俩一直在憋着一股劲,郎平是想证明自己,不甘心一直当替补,而朱婷是想通过排球改变自己家庭的命运,给爸妈更好的生活,但是作为国家队的运动员要是只为了个人的生活、个人的追求、个人的名利,远远是不够的,一定要有真正为了国家荣誉这样的高度才能撑下来。更高层次的精神指引,再加上刻苦、科学的训练,到真正比赛时的放手一搏,怎能不取得好成绩。忍不住要Q一下国足,但凡这帮大爷们能有女排姑娘一半的拼搏精神,中国足球也不至于这么让人咬牙切齿。口号谁都会喊,一定要真正的落到实处,可能在朝着既定目标前行的路上会遇到很多困难,也可能自己本身没有那么多的天赋,但是努力拼搏就对了,要坚信付出总会有收获,80年代的女排靠着魔鬼般的训练取得傲人的成绩,现代的女排虽说有科学技术的支持,但是日复一日的训练绝对是必不可少。所以女排精神永远不会过时,永远都是我们需要弘扬的主旋律。
《夺冠》中有一句台词让人记忆深刻,如:“过去的包袱,由我们那一代来背,你们只管放开打,豁出去打!”当每个时代背景,每个时期的使命不同,但是坚强奋斗,坚强拼搏,团队精神,女排精神,不能忘记,值得传承,值得学习!
《夺冠》讲述了从80年代到今日,中国女排之间起起伏伏的岁月,完美的诠释了女排精神。
原本该片名为《中国女排》,是春节档最为期待的电影,导演为赫赫有名的陈可辛,更有黄渤,巩俐等知名演员的加入,这本身就给该部电影,上了一个极大的保障。
那么这部延迟了近九个月,缓缓而来的电影,究竟怎么样呢?
其一,陈可辛是一个创造梦幻和奇迹的人。
如果你看过陈可辛的导演作品,你就会发现他的风格,从来都不固定,总会在他人并未想象到的地方给你一个新的惊喜。而他最为擅长的便是将一个选题,运用人物和线索串联在一起,其中时间的流转,便是电影意义的真正传达。
选角巩俐饰演郎平,可谓是神来之笔。起初,传来巩俐将演郎平这个消息,第一反应是觉得两者差距过大。郎平,这个体坛之上的经典***,饰演好了,得到的会洋溢着赞美之词。可若是饰演糟糕,即将面临的就是一片谩骂。
很少有人愿意去饰演一个现在进行时的人物,因为本尊与演员所塑造的人物,会形成鲜明的对比。为了饰演好郎平,巩俐可谓是亲身接触,密切跟踪郎平。最终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生动,鲜活的女排教练。
青年的郎平他选取的则是职业排球手,白浪,郎平的母亲。最为大胆的***用,便是陈可辛选择用女排演员饰演自己。
没有谁更加能够体现出女排训练的艰辛,也没有谁比女排球员能够更好地展现出,那些年夺冠道路上所遇到的困难,苦涩,放弃的想法,每一个成功的女排成员,拼搏到今天,都是自我性格的冲破,以及对于梦想的不懈坚持。
人物和时代,不同时间线,陈可辛***取了不同的拍摄手法,那种朦胧又古旧的感觉,又切实地还原了80年代女排人员的训练场地。完全让观影的人,将自己代入了那个拼搏向上,为了追寻一块金牌,不懈奋斗的时代。
如何能当上一名心理咨询师?
怎样成为一名成熟的心理咨询师?
成熟的心理咨询师可以理解为能高效解决心理问题,并且调整康复的各种心理问题患者比较多,自己的情绪比较稳定,不受来访者各类***、情绪的困扰,长时间的保持高效的咨询状态,并且可以调整自己在生活工作遇到的各种意外的情绪困惑。
首先应该有很高的咨询技能,如果总做失败的案例,自己肯定会很焦虑,焦虑长了就可能形成症状。高超的咨询技能主要来自对心理问题的科学解释,这个技能的关键是怎么解释心理问题的形成,怎么改变心理疾病患者的思维模式,能够让来访者觉得你是懂他的人,来访者才会积极配合,说出自己的有关经历和感受。
作为成熟的咨询师,抗各种干扰的能力要强,咨询做的好,免不了遭嫉妒,所以对于那些无端的攻击应该视而不见。
社会发展快,进入了终身学习的时代,心理咨询师更应该不断学习,学习新的知识技能,如果停留在一个层面多年不变,也会被淘汰。
不知道啊,专业的东西好深奥,发头条选心理也是😊没得选,我只想发发自己所想的我想看看有人跟我一样的心情不。不过我觉得心理咨询还是类似的,一来把人分成几个类型头头是道出主意讲道理真心有用吗,痛苦的人最渴望感同深身,不能站在[_a***_]角度用他人的思维模式去想问题,咋知道对方的苦呢,心理有问题的人首先需要倾听理解而不是高谈阔论。
成为一个成熟的心理咨询师,可以说,是每一个心理咨询师的目标。
那么,成熟的心理咨询师长什么样呢?
1.首先是咨询师本人的人格健全。
有健全的人格才可以真正的以中立的立场去倾听和共情到来访者。
2.有深厚的心理学背景知识及相关知识。
因为心理学是个多范式的学科,它涉及生物学、神经学科、发展学及社会学等等。有广泛的相关知识的储备,才能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能更好的理解心理问题的发生、发展以及预测和治疗。
3.能够灵活的应用所学的知识及处理危机的能力。
来访者的情况各有不同,危机也随时会出现,考验的就是咨询师的判断和应变能力。
鉴于以上三条,对应咨询师要怎么做才能成为成熟的心理咨询师呢?那就是三管齐下:
心理咨询师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的职业,心理咨询师需要极高的专业水准和职业素养,毕竟是心理方面的嘛,说到学习培训,倒是可以考虑湖北联合同济心理,这个公司里面有很多业界大佬,在里面进行学习交流受益良多。
我是一名从业近十年的心理咨询师,也是从医疗转身走向社会服务的心理治疗师、社工师,当我看见这个问答题目的时候,我首先在思考的是我是否成熟?呵呵,对于一个职业来说成熟是什么标准级别似乎是没有什么标准的,所以这个回答的答案好像理应见仁见智。成熟的心理咨询师长什么样我不是太确定,但是在我的观点里不能赚钱的至少不能靠心理学养活自己的心理咨询师是不成熟的。
在中国心理咨询师目前遇到的行业瓶颈有两点,一是大量的心理咨询师持证者并没有进入实际应用,而大量的从业者还挣扎在温饱线上,对于很多人而言,心理咨询师这个身份也许只是个兴趣爱好或业余***,无法使知识“变现”,无法使职业体现应有的价值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二是从整个行业来说,心理咨询与心理服务还没有完全实现产品化市场化,一部分的心理咨询师在自娱自乐,个案数寥寥无几,沉浸在各种培训班中无法自拔,无法出来一个真正可信任的心理学服务产品,可以回应到社会大众的大量需求。
从社会的层面上看,经济的发展与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和向往已经提出了对心理咨询师数量和成长质量上的高期待。一个成熟的心理咨询师应该是人格健全的,品格高尚的,知行合一的,并且可以将心理学的知识灵活应用并帮助到服务对象的专业过硬的人。所以我期待两年后,300位渡老师可以真正树立起“中国牌”的专业心理学服务的品牌团队,在心理咨询师的成长与发展、实践与经营上的探索上迈出重要的一步。
我们的目标是不仅能养活自己,还能活得体面,工作得有价值,更能够用心理学服务社会,参与社会治理,让更多的人因为心理学而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