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西游记中曾经闹过天宫的三个人,结局很不一样?
  2. 为什么有人说,《封神演义》中的巨人邬文化就是《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前世?
  3. 《西游记》中二郎神无时无刻想杀玉帝吗?

西游记中曾经闹过天宫的三个人,结局很不一样

二郎神玉帝的外甥,大闹天宫劈山救母,毕竟是一家人,最后还是给个神仙当。二郎显圣真君,在封神榜里玄功通神,肉身成圣。

孙悟空,四大灵猴,灵明石猴,拜师学艺,习得七十二变,长生不老术,大闹天宫时,诸多神仙都是至交好友,出工不出力,无奈玉帝请来如来佛祖,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后来保着唐僧西天取经,功德圆满,成为斗战胜佛。

青狮精,文殊菩萨的坐骑,狮猁怪,在西游记中下界两次,在狮驼岭时,吹牛说在南天门口吞了十万天兵,估计也就是在南天门打个哈欠,人家天兵天将都没理他。

二郎小神笑话大全,二郎小神笑话大全视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真正闹天宫只有孙悟空,战力非同一般(震碎女娲送李靖宝塔,太上老君炼丹炉没办法,风雨雷电伤不了),二郎神有吗?名号齐天大圣,与天齐,谁敢这样叫呢?最重要一点猴子是无骨舍利,一颗舍利代表着一位佛珠圆寂所化,无骨舍利是之首。

西游记剧情中,闹过天宫的三个人,最后,或是自觉,或是被阻止,结束了闹剧,并没有闹到玉皇大帝的面前,因为,至少在西游记当中,玉皇大帝是不可战胜的至高存在,战力也是最高的,覆手间,就可以灭掉所有仙佛,别说三个闹天宫的区区小神了。

一个,最早闹过天宫,就是九灵元圣了,俗称九头狮子精,是太乙救苦天尊的坐骑。当时,这家伙,比后两个闹天宫的猛极了,实力也更强大。差点就打到玉皇大帝面前了,在其生死存亡关口,及时被太乙救苦天尊阻下,施以惩戒后,后收为坐骑。

二郎小神笑话大全,二郎小神笑话大全视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二个,是二郎神,其实,二郎神这个大闹天宫,其实就是闹别扭,二郎神那是为了救母,并为了闹天宫,而且,最后的听宣不听调,那不一回事儿吗?就是一个文字游戏,给自己找台阶下的。调是口谕,宣有书面文件,更正式一些罢了。

第三个,就是孙悟空了,刚打到通明殿上,就被王灵官挡下了,而且又被玉皇大帝命令来的如来佛,给镇压了。

而九灵元圣最郁闷,被去了势,通俗点儿说,就是给***了。

二郎小神笑话大全,二郎小神笑话大全视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所以,在一个神仙,没有力量,创建一套新的天地人神鬼仙魔妖时,反对玉皇大帝,闹天宫,其实,就是一个笑话

曾经大闹天宫的一共有三位,二郎神杨戬,齐天大圣孙悟空 ,文殊菩萨的坐骑青狮精。

二郎神杨戬的舅舅乃是玉皇大帝,其母就是玉帝的妹子 ,其父乃是一凡人。玉帝妹子私自下凡与凡人婚配生下杨戬 ,犯了天条。玉帝作为天庭之首不得不管,于是乎下令将玉其妹子压于桃山之下。杨戬长大之后大闹天宫 ,劈开桃山,救出生母。玉帝却派金乌将其母晒化,玉帝念其是玉帝外甥,并未过分惩罚而是给予杨戬听调不听宣的特权,并让其在下界灌江口享受供奉。值得一提的是杨戬还有个妹子三圣母 ,三圣母有一宝莲灯。三圣母私自下凡与凡人刘彦昌生下孩儿沉香 ,三圣母也被惩罚压于华山之下。沉香长大斧劈华山,救出生母。这就是《宝莲灯》的故事了。

齐天大圣孙悟空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孙悟空师从菩提老祖,其不满只做个“弼马温”,嫌王母娘娘蟠桃会不曾请他,于是偷吃蟠桃,盗取仙丹,把天庭搅了个天翻地覆。各路大神出动,二郎神杨戬和孙悟空打了个旗鼓相当,太上老君金刚圈一出手,孙悟空就无法挣脱。八卦炉里炼就火眼金睛,如来佛祖一来,齐天大圣五行山下就呆了五百年。西天取经孙悟空一路斩妖除魔,最后成了斗战胜佛。

青狮精,也是因嫌王母娘娘蟠桃会没有请他而大闹天宫。玉帝大怒,派了十万天兵天将捉拿青狮精。青狮精大显神通张开血盆大口,这可吓坏了天兵天将,因为他们怕被青狮精吞下肚去。天庭一看赶紧关了南天门,青狮精进不去南天门,也无可奈何。天庭并未就此罢手,请来文殊菩萨降服青狮精 ,不仅如此,天庭还***了青狮精。青狮精从此实力大减,于是便做了文殊菩萨的坐骑。

三位大闹天宫结局各不相同,究竟谁最惨呢?这又是为什么呢?


西游纪中大闹天宫的有三人,一个是猴子,由于其是佛祖选定的护经人,虽然多经磨历但终成正果。二是猪八戒了,那家伙贪杯坏事,调戏常娥,后来于打斗中,一嘴拱翻了斗牛宫,啃吃了王母的灵芝菜,其造成的后果及影响比猴子大多了,所以猴子只判了***一年半,而八戒却打入凡间,错投了猪胎。三是青狮精,它一口吞吃十万天兵,但十万天兵在玉帝眼里那根本就不叫事,加上其后台较硬,就不了了之了。

什么有人说,《封神演义》中的巨人邬文化就是《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前世?

首先邬文化和猪八戒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封神是封神,西游是西游,二者虽成书有先后,但是绝不混读理解。

封神演义中的邬文化是一个没有法力,只有蛮力的一个“巨人”,

天生力大无穷,仅凭着一副“排扒木”,就砸死了姜子牙的爱徒龙须虎。

网上那些说邬文化是猪八戒前世的大概是因为以下几点误导:

第一,原著说邬文化力能陆地行舟,顿餐只牛。

如此食量胃口确是二师兄的对手,要是生活今天,也不需要抡着排扒木打架了,随便开个“吃播”,挑战一下“大胃王”就可以红于网络,衣食无忧了。

第二,受封神演义里故事发生时间的错误引导!

大家都知道,《封神演义》虽然成书在《西游记》之后,许仲琳当年肯定多多少少受点西游记的影响,不然就不会出现“慈航与观音”“袁洪与孙悟空”“杨戬与二郎神”之类的纷争了!

原著党答一波。不知从何时起,有个说法不胫而走,说邬文化是猪八戒的前世。本篇既然要解答这个问题,就势必要把《封神》和《西游》连到一起说,因为很多朋友喜欢把《封神》当成《西游》的前传。可不可以呢?

既是可以的,也是不可以的。

《西游》问世后,很快风靡天下,《封神》的写作野心正是作者出于羡鱼之情,要与水浒、西游鼎足而三,事见清·梁章矩《浪迹续谈》。因此在内在的写作逻辑上,封神作者确实在很多地方有意识的向西游致敬,甚至煞有介事地虚构出西游人物的前传,如老子、元始、千里眼顺风耳、杨戬、哪吒、李靖等人,如西方教、杨戬收七怪等事,都能很明显的看出来

但从另一方面讲,两套书是两个独立的世界观和故事体系,又是绝不可以混为一谈的。

说杨戬哪吒故事,不妨把封神西游放在一起说,因为西游中二郎神除了无戬之名,却有姓杨之实,然后两书中二郎的故事脉络、麾下梅山兄弟等基本来源于元杂剧,如《灌口二郎斩健蛟》、《二郎神醉射锁魔镜》、《二郎神锁齐天大圣》等。

而邬文化是和西游毫无关联的。

这个人物来自元代的说书人话本《全相武王伐纣平话》,又为《周朝秘史》借用,本名乌文画,又名奡荡舟。但奡荡舟也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能够陆地行舟的叫奡的人。

奡,又名浇,不管是哪个字,都读作傲(ào)。羿逐太康,篡了夏王朝王位,寒浞杀羿,少康杀寒浞及奡,夺回夏朝君位。奡为寒浞之子,是史上有名的大力士。《论语》中将羿奡并列,说“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说书人不明就里,又或许知而故作不知,于是将奡荡舟三字抽了出来成为人名,最后被《封神演义》借用为邬文化,为世所知。

邬文化为何会被讹为猪八戒?

与大力士没多大关系,最大的可能是两者兵器的相似。

谢邀@悟空问答

邬文化和猪八戒有什么关联?两者又有什么共同点?我们从这两点来进行分析。

邬文化,饭食大,身高数丈,手持排扒木,有一首描写此人

“高身数丈体榔头,口似窑门两眼抠。

丈二苍须如散线,尺三草履似行舟。

生成大力排山岳,食尽全牛赛虎彪。

陆地行舟人罕见,蟠龙岭上火光愁。”

邬文化死后入封神榜被封为力士星。

猪八戒 我们知道他的前身是天蓬元帅,身材也是高大威武,手持钉耙,面貌堂堂,长相英俊扬名天界天蓬元帅,道教***神北极四圣之一(《道门通教必用集》卷七),原为北斗星宿之一,被尊崇为星宿神。后人格化成为北极紫微大帝所属部将,统理北斗及酆都的神将。与邬文化根本不是一个星宿,两人怎么能扯到一块去呢?第二个面貌问题,猪八戒是后来轮回投错了猪胎,然而导致面貌问题丑陋,以前在天庭当官,面貌有几分姿色的!面貌自然要比邬文化还要好看,帅气!


《西游记》中二郎神无时无刻想杀玉帝吗?

二郎神和玉帝之间矛盾的根源

二郎神的母亲云华仙子是玉帝的亲妹妹,久居天庭生厌,思凡下界嫁给了人间的杨君,生下了二郎神。玉帝知道后勃然大怒,将她压在桃山之下以示惩戒。

为了母亲,二郎神自小勤学苦练,修得一身本事,功夫大成后曾大闹天宫、劈山救母,从此一家人才得以团圆。

为此他与玉帝闹的很僵,坚决不上天受封,只是在人间的灌江口做了一个逍遥自在的显圣,听调不听宣。

就是不听从玉帝的宣召、召见,也不用天天上朝见驾,必要的时候听从天庭玉帝的调动就行,自身的独立性自主性相当高。

时过境迁,岁月如梭,到了西游记时代二郎神对玉帝的态度究竟如何呢?

孙悟空大闹天宫期间所向披靡,天庭超级高手没有一个出手,大高手也都是出工不出力,玉帝看着有点着急,观音菩萨赶紧向他推荐了二郎神。

二郎神接旨后的态度说明了一切:

这句话说明二郎神对有机会接受玉帝的差遣很高兴。而且他对玉帝那是忠心耿耿、不遗余力的支持,立即带人到花果山与孙悟空死战,比武艺、赛神通,最终把孙悟空擒回了天庭受审,为玉帝撑住了面子。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二郎小神笑话大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二郎小神笑话大全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