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什么是打油诗?打油诗应该如何界定?
一次偶然的机会,经朋友指点我走进了头条,常写写小的评论或留言等做些不显眼的事情。我在微信群里使用的头像是一个寿山石雕(竹林七贤)我这人有点孤独感很一重的人。生活方式很不随便,无意中把网名就叫随便了。进入了头条网名也就随之出现在头条上了。这网名也给我带了些小的麻烦,年轻时曾在寺庙里带发修行,约二年多光景便离开了。这次更新网名就一字之差变成了随缘,头像是一尊黄杨木雕观音站像。也不知因为什么厄运总是驱赶不去的!有一天忽然发现有一首小诗是:是大同的一位朋友诌的打油诗之类的!这里就不提他的网名了。权且称他为大同先生吧。看了后总覚有些小不自在。想了想就回敬了他一首也没管通也不通
佛门***入埃尘。 纨绔子弟入烟花,
须弥镜台二色难 老闆茶壶一把抓。
空空不解千般意。 实实想戏风流女,
留于俗间作愚玩。 落在巷口成笑话。
顾名思义无非是那些通俗易懂,类似于民间歌谣的小诗!
忧愁之人真忧愁,
为了前途,
我愿送厚礼重物,
拍拍干部的马屁!
打油诗,顾名思义,就是打油的路上作的诗,开个玩笑了………因为什么叫打油诗,因为这个作者也就是个无名之辈说出来的心里话,如果这个作者真的出名了,我想知道,谁还说他是打油诗?李白,杜甫,没出名之前,估计对他们的评价也打油诗吧?其实,都是心里话,想借助一些文字发泄一下心里,不要去以自己的眼光和自己认为自己有多高的文化修养去评价别人,永远记住了,有人欣赏,你是个人,没人欣赏,你什么都不是,别把自己看的多高,你以为你是谁?你的文章是文章,别人的文章就是打油诗,请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好,这才是最真的。最后重复一句话,不要把自己看的比谁高,那是别人把你捧上去的,没有大家的平台,其实你就是一个谁都不知道的小人而已。
相传"打油诗"的由来是唐代一个叫张打油的人写了一首诗而被叫开。什么是打油诗,我以为是诗的写作者利用了汉语的谐音,对仗、双关等修辞手法写出的反映社会百态的一种文字形式。它不受格律约束,有韵即可。它还有一个"好兄弟"——顺口溜。只不过他们在展示形式上有所不同,一个落于纸上(可保存),一个流于口说(说过了就算了)虽形式不同,但都有异曲同工之妙。打油诗是往往能反映出创作者对人间百态的直白态度,它往往对事对人直奔主题,无须铺垫,往往读后令人快意顿生,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如何界定它的属性,很难,我以为存在即合理。应让这朵花自由自在的绽放,至于喜好,各人有权利取舍。谢邀!
(简论)
二百五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它成了骂人的话?
小编的家乡鲁中地区,人们就经常说“二百五”这个词,用来指傻头傻脑,做事一根筋,缺心眼的人。那么“二百五”为什么成了骂人的词呢?它到底是怎样来的呢?出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心思,小编询问过当地很多的老人;本着求本溯源的原则,小编也翻阅过很多书籍,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民间故事起源。
一个财主家有两个儿子,脑筋都不太清楚,一个叫“成事”,一个叫“败事”财主为了自己的家业能有人继承,就重金聘请西席先生来教导。很多人冲着重金去了,可都被气走了。一个落地老秀才去应聘留下了。教他们写大字,老大的字难,让他写三百遍,老二的字简单,让他写二百遍。等到检查的时候,两人都写了二百五十遍。老秀才就说:成事三百不足,败事二百有余,两个都是二百五,连数都数不明白。之后也愤然走人。从此二百五就流传了下来,形容脑筋不清楚的人。
半封银子起源。
古代银子论两,用封纸包银子,每500两银子包一封,250两银子为半封。因为“半封”与“半疯”谐音,有人就以“二百五”,来称呼半傻子,缺心眼的人。
还有一种说法是,古代一吊钱是1000个铜板,也就是一千钱。二半吊子钱,也就是250个铜板。后来就以“二百五”,来形容二半吊子,一根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