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当妈妈又当奶奶还被骂,杭州老太爬上16楼轻生,你怎么看?
去查了一下这则新闻报道,在微博上看到有救援的短视频。还好,当事人已经平安无事。这个***,看着听着都让人心里不舒服。婆媳争执是讨论不休的话题,婆婆记得的总是自己的付出,媳妇坚持的总是自己的委屈,于是,儿子要么是罪魁祸首,要么成替罪羊,家家户户,具体情况不同,但问题来时,大抵如此。可达到这个跳楼抗争“升级版”程度的,当然也并不多。我想,既然选择“决绝方式”来试图了断的人是这位奶奶,还是说说怎么能不让自己成为一位可能去“轻生”的奶奶。
看***说这位奶奶54岁,虽说在年轻人看来54岁已可称作“老太”,但人的平均寿命在增加,从人全程发展的角度看,54岁还没完全步入老年,如果没有慢性疾病的话,正是人在体力和精力都还不错的年龄阶段,也正是享有天伦之乐的最佳人生阶段。如果身体允许,又有想帮助照顾第三代的意愿,那就尝试去做个能放下自己成熟看护经验的奶奶,去倾听儿媳的想法,或许就不会发生“跳楼”的现象。我曾听年轻妈妈说给孩子选奶瓶都要查阅网络信息近一个月,并且在社交网站上对妈妈们的分享看来看去才决定买哪个,婆婆的经验显然更是不能被听取的。如果婆婆能主动和儿媳有很好的沟通,用慈爱而宽容的心来对待晚辈,和儿子儿媳沟通起来,应该也不会是件难事。
怕就怕儿媳提出不同意见,婆婆认为听了儿媳的,就是低三下四,就不能有当婆婆的尊严,那样的话,久而久之,就会激化为大的家庭矛盾。没有人上过“如何当婆婆”的课程,但可以确认的是,当婆婆也是需要学习的,要做个不断成长的妈妈和奶奶。
曾经看过一个报告文学,讲的也是婆婆离家数年,更换三个城市帮助三个儿子带孩子,在其中一个儿子打算再生二胎时,婆婆终于难以承受漂泊的痛苦,跳楼结束了生命,那字里行间所讲述的也都是这位婆婆的苦楚,却忽视了她自身的弱点,那就是难以乐观地去评价自己,让自己处于辛苦劳累的恶性循环中,心也就得不到天伦之乐的有氧呼吸。而乐观地看待生活里发生的每一件小事,当婆婆就会变个样,成为一个和不断地和儿子们相聚的“移动奶奶”也是一种人生体验。当然,清官难断家务事,儿子儿媳也必须要有能和妈妈沟通的能力,那是另一个角度,这里只说一定要当个幸福的奶奶,一家人,遇事好商量。
奶奶的做法是有些偏激,可这事我站奶奶,养大了儿子又要操心孙子,该不该不是今天的话题。可是感恩是儿子,特别是媳妇应该做的事。如果你觉得老人做的不能让你满意,你大可客气的送她回故乡;如果你除了她没有更好,更多的选择,那你就该对她所做的一切怀着感恩的心全盘接受。看不惯的事情,尽量自己去安排,多做少说,自己都做不到,就不要去说别人。再说,婆媳之间必要的尊重,合适的客气才是相处之道。
搞不清事情的前因后果,真的不可以乱说话的!有句话叫“不和谁过一家,真的不知道谁家的日子怎么过的!”在外人看来都很好的两个人住在一起,结果却经常吵架,不是因为人变坏了,而是两人的三观差异太大,经常的意见不统一,导致分歧越来越大,两口子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婆媳了!这个时候就要看中间的那男人怎么做了!情商高有责任心有担当的男人会吧一切承担起来,安抚老妈,安慰老婆,解决眼前的问题;而很多的男人却做不到这一点,认为这是她们俩个的事,与“我”无关!难道男人就没有想过这两个女人是怎么走到一起的?又是因为什么产生矛盾?!当然了,一个男人如此的没有担当,也是和家庭教育脱不了关系的!而能教育出这种男人的家庭也往往是那种“看自己儿子哪哪都好,看媳妇哪哪都不好!”的家庭!
有句话叫“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因为老人要跳楼就说都是媳妇的错,也不能因为三观不合就说是老人的错!这个家最最重要人物,家庭的润滑剂,双面胶,老妈的儿子,媳妇的老公,一定要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千万不能置身事外呀!问题是要解决的,不是逃避的!
最后还想说孩子是自己的,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最好自己带,我特别讨厌那些有了孩子就扔给老人的,出了问题就说是老人没教育好!有本事自己带呀,教育成什么样自己说了算呀!还是那句自己的责任自己担起!
同龄人说句真心话:甭管是儿子还是女儿,能不给他们带孩子尽量不带,真的是出钱出力不讨好。其实,老人不怕累,尤其是五六十岁的准老人群,身体差不多的情况下,还能帮子女把孩子带到三岁以里(但24小时是吃不消的,夜里孩子必须得让其爸妈带,否则老人黑白忙碌,那身体受不了的)。老人怕的是两字“生气”,怨的是子女对老人付出的理所当然且不懂得感恩。此案例不用仔细了解,一定是老人受累又受气地被逼的才冲动地选择轻生。奉劝有类似情况的老人,别等被气的喘不过气来才放手,能断舍离就赶紧撤退,别管儿女孙辈怎么样,没有你人家照样过的蛮好,就当老人没有了,难道他们就不活了?
不得不说,这又是一起因为老一辈和下一辈在教育子女观念上发生口角的***。虽然看起来是很平常的事情,但是如果不加以谅解,也很有可能小事变大,也很有可能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其实从农村到城里发展的年轻人都会发生这样的事情,由于买完房之后,经济困难,于是会把父母接过来,帮忙带孩子,做饭搞家务事。
不过这样来,老人带小孩,当然会按照她以前带孩子的方式去带,于是观念就会和年轻人有差别,这样久了,就会发生分歧。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家务等杂货给老人做,孩子自己带,如果自己带不了的就跟老人一起商量解决,没有什么事情是沟通解决不聊的。不要一味地去责怪老人,久了,老人心自然凉了,就会发生这个新闻当中的事情了。
不论怎样,我想说请善待我们的父母,是他们含辛茹苦帮我们养育大的,他们不会对我们的孩子下毒手的,可能只是关爱的方式不一样而已。
如果觉得不错记得关注我,可以私信我,大家一起来探讨生活和旅行。
86版《西游记》为什么比续集更经典?
一恨《官场斗》不全;
二恨黄家驹早死;
四恨《西游记》没在86年全拍完。
关于西游记,很多人的看法是前25集是经典,续集是垃圾.我对这个问题有些不明白,几乎是原班人马拍的续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
有以下几个选项,没有的大家也可以补充.
1.续集光有特技,其他都比不上老版.
2.续集还可以,但看的时候再也找不到20年前那种心动的感觉了.
3.妆化的很***,悟空的毛太顺了,八戒就像带了个塑料壳子,唐僧脸上的妆那么浓,有走秀的感觉。
八六版的《西游记》它凝结了杨洁导演一生的心血,也凝结了该部电视剧所有[_a***_]的心血,无论是狂妄自大的孙悟空,贪吃能睡的猪八戒,还是勤奋老实的沙僧,或者是一天只知道念经的是唐僧,都符合中国传统教育上的典型人物。在1986年之前的那些风雨年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还远远落后,所以在剧组拍摄《西游记》的时候中肯定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麻烦,但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在剧组所有演员和导演的共同努力下,大家克服了技术问题,设备问题以及演员的身心问题,几年奔波,走遍大江南北,终于完成了这部瞩目的巨著《西游记》。《西游记》的上映,伴随了新中国30多年的风雨成长,我们的父辈以及我们这一代,还有我们比我们小的下一代,一直深受八六版《西游记》文化的熏陶,所以86版《西游记》它是经典的,是一部经久不衰的巨著。这就是为什么八六版《西游记》能够反反复复的上映的原因。
除了86版《西游记》演员阵容演技好精湛、特效引人入胜外,还有一个原因是人们尤其对第一个入眼的美好作品尤其看好。这就是刻板效应,会不自觉的觉得后期的不如之前的精彩。
《爸爸去哪儿》第一季就被大家认为经典,这就是先入为主!
86版西游记比新版更经典的原因,我认为是因为老版剧情和人物造型比较忠实于原著,使《西游记》小说中的经典情节通过资深演员的朴素表演,把几乎***都耳熟能详的故事活灵活现的展现在观众眼前,所以受到了不同年纪观众的喜欢并奉为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