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口吃的人闹出的笑话吗?
村子里有个人是个结巴子,一急说话就口吃。每和人说起话来口里先“嘶么嘶”地。
村子里和他年龄相仿的人就送他个外号叫“耶外嘶。”
他眼尖,猛地发现一个绿色蚂蚱在锅台上一蹦就跳进了开水锅里。
他急忙喊:“哎!哎!耶么嘶扁,扁,扁......”
他妈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就没管,盖上锅盖。
他才急得用手指着锅里说出“扁肚子蚂蚱!”
他妈忙掲开锅盖一看,蚂蚱早已烫死了。
这话传出来,村子里的人常当笑料。
又一次他和村子里几个人去赶集。
村里有个结巴跟一个不是结巴的人打架,不是结巴的人骂道;***你妈、***你妈、***你妈不停的骂结巴。结巴本来就结巴一着急就更结巴,人家骂他八句,他一句也骂不出来,只听他我、我、我、我了半天,最后才我出来;我、我也是。
这是发生在我们机关小车班的一件真事,并非虚构 。
我单位小车班有位姓孙的司机,为人忠厚老实,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论加班加点到多长时间从无怨言,可就是有一件,说话口吃。有人知道他说话口吃,有时就故意逗他 ,每当这时,他总是笑眯眯的,低头不语 。
有一次早晨上班,他来晚了 ,耽误了领导用车 ,领导就坐着其他领导的车,去忙公务去了。领导办完事回来后问他为什么来晚了 。他说早晨家里出了一点小事,所以才迟到了。
领导问他出了什么事?他说:“早晨买了点豆汁 ,让他媳妇在炉子上熬 ,他在洗漱的时候,听到豆汁有淤出来的声音 ,他就对他媳妇说 :“豆汁……淤……淤……”他的意思是想告诉他媳妇:“豆汁淤出来了 ,让他媳妇去看一下 。”
可是,他越着急,越说不出来 ,最后他只好唱到:“豆汁淤了个屁的了 。”为此,他和他媳妇吵了一架,所以,早晨上班才来晚了。
还有一次,他指挥别人倒车 ,他一连说了三个:“倒……倒……倒,结果那辆车“当”的一声 , 撞到别人车,这个时候,他才把后半句“到不得 !”说出来。
二十多年前,有一年台风,我县受灾严重,特别是沿海地带,房屋倒塌,水产养殖户损失严重。县里对每个乡镇的损失进行调查评估,并逐一登记。我们村由于是台风中心,重灾区,县***决定由民政局局长带队到现场视察。民政局长一行察看被台风摧毁的房屋,及养殖场等地方,最后由村长做汇报。村长平时就有口吃的毛病,看到县里“大官”说话时内心特别紧张,舌头就变的很僵硬,牙齿紧紧的咬在一起,嘴巴也会跟着颤抖起来。更是在关键的句子和关键时候吐字上口吃,这种口吃的结果就是让人不知道哪里是逗句,哪里是句号,整个句子的意思都改了:“……我们…有有…五…五个…大大鱼池…海水……冲进来…鱼鱼…死…了很多……人…都…没在……现…现…场,……”其实他要说是五个大鱼池鱼死了,鱼场的人都不在现场,也就是人没事。恰巧这个民政局长也是个口吃的货,心想这个村长是在故意学他说话,又说人都死了,那当时怎都没有报告,不待村长汇报完,他一听就火冒三丈:“怎么……死了…究竟死了…多多…少少人,事情这么大了,这个不是我民政局……有办法…解决的,你去找林副县长…汇…报吧。”说完,这民政局局长拍***走人,头也不回就坐小车走了。
民政局长回到县里,气不打一处来,就向分管的林副县长汇报:“他…他x的,我下乡去察看灾情,某镇某村长…汇报时竟然……学…学我口吃…,谁不知道我…有…口口吃,太…太不像话了……”
第二天,村长风风火火赶到县城,找了林副县长,林副县长才知道两个口吃碰到一块了。县长就是县长,人家安慰了村长,又泡茶又递烟,让他慢慢说,事情也就一清二楚了。他打电话叫民政局长过来,一场误会消除了,救灾款也马上落实。
图片来源于网络,联系即删。
刚开始土地承包到户的时候,没有机械化,更没有现代化的收获机器。都是人工体力劳动干活的比如:小麦成熟了,都是人用镰刀割麦子,然后再收起来一捆一捆的,然后再用那个叫做地排车拉。听说村子里有两个人装好车以后,就用大绳子刹车。车子左边的人把那个绳子甩到车的右边,然后右边的就拼命拉绳子。左边的人喊到:刹、刹、刹……,右边的人就不要命的拉!左边的人手被绳子刹住啦,疼得实在受不了啦,终于憋出了一句话:刹着我的手嘞!
有哪些幽默搞笑的历史人物故事?
趣闻拾遗#徐文长(二)
从前 ,有位鱼行主,善钻营 ,会赚钱 。家里金银满屋却小气的很 ,喜欢到处占人便宜 。街坊邻里背后都叫他“蜡烛头”。
鱼行主自己没读过书 ,却喜欢附庸风雅 。他把儿子送去读书应试 ,希望有朝一日儿子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而他可以体体面面做个享清福的老太爷。
不几年 ,儿子也算争气 ,果然中了个秀才回来,他高兴的一夜未眠 。
第二天一大早 ,他迫不及待跑到徐文长(明代)家 ,满脸堆笑 ,软磨硬泡 ,定要先生为他起个雅号 ,并给自己儿子的书斋赐个名字。先生被缠不过 ,只得提笔写了一个“海山先生”;又为他儿子的书斋提名“蘅玉山房 ”。
鱼行主很喜欢自己的雅号和儿子书斋的名字 ,逢人即借机夸耀。
不久,徐文长的几个朋友知道了此事,不解的跑去质问先生,他们觉得鱼行主品行不端,他的儿子也只是中了个秀才 ,实在配不上如此文雅、体面的称号 。
徐文长不以为意、摇头说这雅号和书斋名并不文雅体面 ,朋友诧异,追着询问 。
先生笑着解释道:“我替他起的雅号是海山 ,这不难理解 ,你们只往祝寿宴会燃烧的蜡烛上写的金字上想就行 。左右两只蜡烛,一支有福如东海 ,另一支则为寿比南山 。当寿烛即将燃尽 ,只剩蜡烛头时 ,可不是“海山”两字 。至于“衡玉山房” ,你们只把“蘅玉”二字拆开看看 。”
朋友们低头沉思了一会 ,不禁哑然失笑 。蘅玉拆开岂非正是“鱼行主”三字 。再与之前的意思联系在一起,依旧是那个熟悉的人、熟悉的名字~“蜡烛头”鱼行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