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有哪些科举考试的有趣故事?

古代哪些科举的有趣故事

苍茫大地来介绍几则:

(一)温庭筠两则

唐朝礼部考试在夜间举行,温庭筠在灯烛下答卷从不起草稿,只见他双手笼袖,靠着几案,考试帖诗,一韵只一吟而成,凡八韵只须八吟,因此考场上号称温八吟。

玄学笑话知乎文章大全完整版,玄学笑话知乎文章大全完整版免费阅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沈询侍郎任主考那年,特地将温庭筠叫到帘前考试,因为温爱替别人***。正好前一天温有点闷闷不乐,这天晚上很快考完要找开门先出去了,但仍写了千余字的政论。传说他暗中已为八人解答了难题。

(二)苏轼、苏辙

苏老泉丶苏轼、苏辙父子并称三苏,唐宋八大家老苏家占了三席,苏东坡更是多面手,他是哲学家、诗人、词人、书法家、画家,他是儒、道、释三家的通才,可也有记忆短路的时候我们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玄学笑话知乎文章大全完整版,玄学笑话知乎文章大全完整版免费阅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苏轼与弟苏辙参加礼部考试,苏轼不解试题,对案长叹,且注目苏辙。苏辙会意,把笔管一竖,用口向管中吹气。苏轼顿悟到这指的是《管子注》。

***手段这等高妙,你不服不行。

(三)顾璘 张居正

玄学笑话知乎文章大全完整版,玄学笑话知乎文章大全完整版免费阅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史载,张居正从小就显露出非凡的才华,是荆州著名的“神童”,他十二岁就成为了秀才。不仅如此,他还深受当时荆州学政的赏识,认为其必成大器。因此,十二岁的张居正在荆州府,算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了。 张居正十三岁的时只身赴武昌进行乡试,这次要是考中,便是举人了。张居正在考前还写了一首诗,名为《题竹》,内容是:“绿遍潇湘外,梳林玉露寒,凤毛丛劲节,只上尽头竿”。应该说,这不算很经典的诗,但却表达了他参加这次乡试志在必得的决心和信心。

当时所有人都认为,张居正中举人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但是,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是,张居正居然落榜了。 原来,是当时的湖广巡抚顾璘故意阻止张居正中举。他认为,十三岁的人还是一个孩子,中举人太年轻,怕他以后骄傲自满,把上进的志愿打消,反而对张居正不利,因此,他主张给张居正一些挫折,激发他的斗志,使他更能奋发。

据说,顾璘和监试冯御史说:“张居正是一个大才,凭自己的才学早些发达,原也没什么不可,不过最好还是让他迟几年,等到才具老练了,将来的发展更加不可***,希望你仔细斟酌” 。冯御史听从了顾璘的建议,没有录取张居正。后来,张居正知道了这件事情,不仅没有抱怨,反而对顾璘感激涕零。

三年之后,也就是嘉靖十九年,十六岁的张居正再次参加乡试,这次他没有落榜,一举高中举人。这时,顾璘正在安陆督工,听说张居正中举,很是高兴。 他后来对张居正说:“古人都说大器晚成,这时对中才的说法罢了,你不是一个中才,上次我耽误了你三年,我做的可能对,也可能不对。但是,我还是希望你有远大抱负,要做伊尹、颜渊这样的国之栋梁,不要只做一个年少成名的秀才”。

张居正对顾璘的谆谆教导深为感动,此后更加发奋读书,为人处世更显老练善谋。嘉靖二十三,二十岁的张居正参加会试,但没有考取。嘉靖二十六年,在经历了嘉靖二十三年的会试失败之后,二十三岁的张居正考中进士,正式步入仕途,这时的他,仍然是年少得志,确也少年老成,这和他中举人时候的经历不无关系

此后,张居正一步一个脚印,从一名庶吉士逐步成为首辅大臣,乃至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

今天就是高考了,这个题目还真是应景啊~

中国的科举考试自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创立到现在,已经传承了有1400多年,可以说有成千上万的学子试图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当然在1400年的科举考试中也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

唐朝末年有一个叫包谊的举子,他的文***也非常不错,本来是很有机会高中的,但是由于得罪了主考官刘太真,刘太真就发誓不让包谊考中。第一场考试过后,以包谊的学识是轻松通过,刘太真这个人也很坏,他不直接淘汰包谊,而是打算考完第二场再让他淘汰,让包谊先高兴一会。结果第二场考完后,刘太真又放他到第三场,想让他再高兴会。第三场过后,刘太真果然没有录取包谊,然后拿着拟定的名单去找宰相,不过当时也恰逢“朱呲之乱”不久,名单中有位姓朱的考生被刘太真录取了,宰相看到他的姓氏便很不高兴,让刘太真换人。刘太真一看宰相生气了,自己也慌张了,脑袋一片空白,已经想不起其他优秀举子的名字,只记得被自己记恨的包谊,结果包谊就阴差阳错最后高中了。

唐代在科举考试前,通常会有些考生为了获得高分,要进行考前“行卷”,也就是说把自己的得意之作,呈现给位高权重之人,已得到推荐

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也不免俗套,当年20岁的王维去长安参加“高考”,他也拿着自己的作品去了岐王府,不料被人捷足先登,比岐王更有地位的太平公主早已将状元许给了他人。不过岐王看王维“风姿郁美”就让王维在太平公主的宴会上,***扮成艺人,给太平公主表演琵琶,以吸引太平公主的注意。

宴会当天,王维演奏的琵琶清脆婉转、令太平公主入了神,岐王趁势把王维举荐给公主,说这个小伙子不仅琵琶弹得好,学问更好。王维趁机把准备好的诗文献给公主,公主读后,特别欣赏,不仅待王维为上宾,而且还让王维成为了进士第一名。

明朝浙江学政相当于浙江教育厅长李贤在省试的时候,一时兴起微服私访,向私下考量观察下浙江的学子,他在路边看到有两名考生不准备考试还下起了棋,这俩考试还边下边聊到,根本不需要复习,自己肯定金榜题名,李贤总不能出道有100个人名的怪题还刁难我们吧?

【因为名字好被选为状元郎的故事】

说到这古代的科举考试,还真有一个趣事,曾经在中国科举的历史中,有一个人因为名字吉祥,被特意从第二名提到第一名的真事儿,而且还是慈禧亲自干的,下面咱就讲讲这件事儿的来龙去脉,您听好咯。

话说在大清光绪年间,自打宋英宗定下的每三年举行一次的科举考试又到了揭榜的时候,按照惯例,负责阅卷的大臣们在芸芸考生中选出了123(也就是当年的状元,探花和榜眼)的名单呈给了皇上,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光绪皇帝之时个傀儡,真正的大权还是在慈禧皇太后这里,让慈禧过目后亲自钦点。

当慈禧拿过大臣呈上来的名单,刚刚看到第一名的名字和籍贯就不由的眉头一紧,因为此人是广东人,此时的慈禧看到广东人就大为不爽,因为当时折腾大清朝最狠的叛逆都是出自这里,比如话说太平天国的洪秀全,比如革命党的头领孙中山,尔后慈禧又看到此人的姓名就更为不快了,此人叫做朱汝珍,这名字中有一个慈禧最讨厌人的字。那便是珍!要知道慈禧亲自下令处死的皇妃名字就叫珍妃,想到这慈禧便把这第一名的卷子扔到一边继续翻看第二名的卷子,刚看到名字,慈禧的脸上就出现了笑模样。这位举子之名为刘春霖,是直隶人(今河北),慈禧心想这“春霖”二字含春风化雨、甘霖普降之意,对大***是吉兆啊,而且他是直隶肃宁人氏,这个地名也是非常吉利的,肃宁不久是肃清匪患,让大清安宁嘛,于是乎,慈禧拿起御笔就把状元的名号赐给了这位刘春霖。下面是刘春霖的真容老照片,大家来看看这位史上最***的状元吧。

古代的科举考试是皇帝为了选拔人才而设立,因此也不可避免的带上了主观色彩,这里就说几个因为各种原因倒霉或者***的考子。

吴兆骞是吴江人,清初的著名诗人,文***极好,少年时就有盛名。在顺治十四年吴兆骞参加乡试,中了举人。然而之后不久有人揭发考场舞弊,朝廷震怒,在次年下令全部入京复试。本来以吴兆骞的文***倒也不在乎这个,问题清廷为防止舞弊,在考场直接派兵守候,每个考生身边站上一个持刀军士。

考生们都是文弱书生,哪见过这种场面,各个都是胆战心惊,又怎么可能考出正常水平。吴兆骞也不例外,吓的全身发抖连试卷都没写完,结果自然是认为他也是舞弊才考上的,直接除名,打了四十大板,抄家,全家流放宁古塔。

宁古塔地处北方,环境恶劣,流放宁古塔可谓九死一生。吴兆骞虽然靠着一身文***很快得到赏识,得到了一个教书的轻松职位,后来甚至黑龙江将军巴海也慕名请他来教授自己孩子,但是过的也是凄苦无比,写下了不少慷慨悲凉的诗作,被称为边塞诗人。

后来经好友顾贞观搭救,吴兆骞在宁古塔待了整整23年以后得以重返故乡,不久病逝,可以说是被一次科举毁了一生。

有倒霉的就有***的,乾隆五十四年殿试的状元胡长龄,原本不过排名第十,不过乾隆看了他的名字“长龄”,79岁的乾隆觉得这正好对上自己长寿,于是心情大悦,亲自把他提到了第一名,钦点为状元。

而清末的朱汝珍和刘春霖也是因为慈禧阅卷时的心情而一喜一悲。殿试结果原本是朱汝珍第一,刘春霖第二。不过朱汝珍是广东人,慈禧想起这些年给她添堵的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都是广东人,顿时多了几分恶感,而一个珍字让她又想起了珍妃。而刘春霖是直隶人,此时又恰逢有旱情,“春霖”两字寓意雨水,可谓大吉大利。

所以慈禧大笔一挥,两人次序调换,刘春霖成了状元,而朱汝珍屈居榜眼,可谓有人***就有人倒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玄学笑话知乎文章大全完整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玄学笑话知乎文章大全完整版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